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团体辅导改善待优生羞怯状况的效果研究
范文

    申喆

    〔摘要〕本研究采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对30名小学中年级待优生的羞怯状况进行干预,以羞怯量表为工具,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干预后的差异比较,证明干预效果。

    〔关键词〕团体辅导;积极心理学;小学生;羞怯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5-0017-02

    羞怯是个体都会体验到的情感经历,只不过感受程度不尽相同。羞怯指在社交情景中的不舒服或抑制,会妨碍个体对人际目标和职业目标的追求[1]。如果小学生羞怯过度,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阻碍身心健康发展。而羞怯的小学生不易被察觉,他们通常表现出乖巧的一面,不攻击他人,但是不善与人交往,应引起心理健康教育者的重视。

    积极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将心理学的关注点从治病转为预防,注重人的美德,并把美德分为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与精神卓越六種。通过幸福感、满足和希望等积极情绪的体验,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抵御心理疾病的力量,进而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

    与个别辅导一对一的辅导方式相比,团体辅导是一对多的辅导方式,更加省时省力。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心理需求需要得到满足。成员观察团体其他成员心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对比自身状况会受到启发。团体创设了逼真的社会情境,成员的行为表现是日常行为的自然表达。在团体创设的相互信赖的氛围中,成员进行沟通、自我表达,经过示范、模仿等训练方法学会社交技能。由于团体和现实社会的高度相似性,成员会将在团体中获得的技能付诸实践。

    借助团体辅导的方式,积极心理学可以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在团体中去开发成员的优势,以六种美德的塑造为契机,以此去对抗心理困扰,由此帮助成员获得心灵成长,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儿童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应拓展到小学中来。本研究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团体辅导方案设计中,探索对小学中年级待优生羞怯状况的有效干预方法。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过渡期,学业成绩不太理想的待优生,会出现适应方面的问题[2],羞怯症状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儿童往往表现出自卑退缩、沉默寡言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本研究选择安徽省亳州市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作为测验对象。参加测试的人数为231人,得到有效问卷219份,有效回收率为94.8%。筛选有羞怯状况的学生3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5人。

    (二)研究工具

    1.羞怯量表

    采用Cheek和Buss修订的羞怯量表,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法,包含13个条目,Cronbachsα值为0.90,分数越高表明羞怯症状越严重。

    2.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方案

    以六种美德的塑造为核心设计团体辅导方案,涉及积极认知、品质、情绪、行为四个维度,每次团体辅导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优势。具体设置如表1。

    3.干预方法

    实验组参与共七个单元,每周一单元,每次90分钟,对照组不做处理。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进行差异性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二、研究结果

    (一)小学中年级待优生羞怯水平分析

    对219名学生采用羞怯量表施测,来了解小学中年级待优生的整体羞怯水平。

    结果显示:男生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34.92±7.50分,女生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33.13±7.82分,总体对象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34.00±7.70分。其中男生106人,女生113人。

    为了考察男生、女生在羞怯总分上是否有差异,进行了差异性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总分经t检验比较:t=1.719,p=0.087>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男生和女生的总分没有显著差异。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的差异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前对照组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45.87±3.42分,实验组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46.60±4.76分。这两个组被试的羞怯水平明显高于总体平均的34.00±7.70分。两个组的总分经t检验比较:t=-0.484,p=0.632>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干预前两个组的总分没有显著差异,两个组的情况基本相同,另一组能起到对照作用。

    (三)实验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差异比较

    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前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46.60±4.76分,实验组实验后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23.20±3.21分。实验组干预前后的总分经t检验比较:t=15.776,p=0.000<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明实验组干预前后的总分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干预后的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

    (四)对照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差异比较

    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干预前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45.87±3.42分,对照组干预后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44.53±2.90分。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总分经t检验比较:t=1.152,p=0.259>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总分没有显著差异。

    (五)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干预后的差异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后,控制组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44.53±2.90分,实验组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23.20±3.21分,实验组羞怯水平降到了总体平均水平以下。两个组的总分经t检验比较:t=19.094,p=0.000<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明干预后两个组的总分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总分显著低于控制组。三、讨论

    实验组被试在羞怯量表上的前后测在总体上取得了显著差异,后测得分明显低于前测(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得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对照组可以起到比对的作用。而对照组后测与前测相比,在两个量表上的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明实验组后测的变化是由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干预作用带来的,对改善小学中年级待优生羞怯状况的效果明显。

    基金项目:本文系亳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中年级待优生心理特征与综合干预研究”(课题批准号:BZJKT12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晶,郭强,陈英敏,武云鹏,高峰强.儿童羞怯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3(5):67-71.

    [2]陈英敏,韩雪,张元金,吕慧芳,刘晓然,高峰强.小学中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羞怯与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5(10):63-67.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学院实验小学,亳州,236800)

    编辑/于 洪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6: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