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对职高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干预研究 |
范文 | 孙建超 〔摘要〕以辽宁省大连市某职业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取样法面谈确定16名被试,探究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在干预职高生低水平自我同一性上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扩展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的应用范围,结果表明: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在提升职高生自我同一性方面是有效的。 〔关键词〕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职高生;自我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3-0019-03 自我同一性是由Erikson[1]提出的一项终身性发展内容,在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他认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应该解决的矛盾,高中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性,其内容是获得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如果没有完成这一任务,个体就会遭遇同一性危机,可能会造成个体自我认知水平较低,无统一、连贯的自我意识,缺少对外界环境和社会的认识,价值观混乱,生活没有目标等[2]。 沙盘游戏疗法是瑞典心理学家Dora Kalff在结合Margaret Lowenfeld的游戏王国技术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并融合东方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开始,它的治疗对象主要是儿童,现在已逐渐扩展到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理分析与治疗中[3]。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是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李灵博士在多年的沙盘游戏疗法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沙盘游戏疗法为理论主体,整合积极心理学治疗理论、家庭治疗技术、短程焦点解决技术等多种咨询技术,从东方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来解决心理问题的投射性媒介治疗方法[4]。 一 、对象及方法 (一)被试选取 在大连市某职业高中发放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问卷100份,为了确保取样的代表性,采取分层取样法分别在一至三年级施测。测试后共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96%。根据总分进行统计,得分在后27%的26名学生作为低分组的候选被试,通过面谈,在低分组确定16名自愿参与本研究的被试,并将他们随机平均分配到实验组与控制组。 (二)研究工具 1.沙盘 (1)沙箱 沙箱:尺寸为57×72×7 (cm),内侧涂成蓝色。 沙子:使用的是茶色的粗沙和细沙,必要时可将沙子适当打湿一下,用来做沙丘、山等。 玩具:玩具有人、动物、树木、花草、各种车船、飞行物、房屋、家具、桥、栏杆、石头等。 (2)记录 在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中,记录分为三种: 第一种为制作过程的记录,采用的工具是规范的“沙盘制作过程记录表”,该表记录沙盘制作者的信息、制作时间、所摆放的玩具、摆放顺序、摆放位置、移动玩具的情况、与见证人的互动等。 第二种是对作品的影像记录,用数码相机对沙盘作品拍照。 第三种是制作后的访谈记录,主要记录学生在其作品完成后的体验以及作品的主题等。 2.加藤厚的自我同一性量表 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是日本心理学家加藤厚在1983年编制的。这套量表包含12个题目,其中包括三个子维度,分别为“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六种同一性地位:“同一性形成地位(A地位)”、“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中间地位(A—F间地位)”、“权威接纳地位(F地位)”、“积极延缓地位(M地位)”、“同一性扩散—积极延缓中间地位(D—M地位)”以及“同一性扩散地位(D地位)”。该量表的分半信度处于0.088~0.091(p<0.001)之间,重测信度为0.78~0.85(p<0.01),稳定性较高。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5~0.84之间,重测信度在0.56~0.64之间。 3.统计工具 本研究采用IBM SPSS22.0及EXCEL201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程序 1.前测与准备 通过面谈在低分组中确定16名自愿参与本研究的被试,并随机平均分配到实验组与控制组。16名被试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得分即为前测得分。最后与所有被试约定好,让他们了解整个干预过程、时间,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 2.团体整合性沙盘实施过程 在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干预的过程中,8位实验组被试每次共同创作一个作品,每次进行5轮摆放,并且每一轮都是按照顺序摆放,每轮每位被试只能有一次动作,这个动作包括三种:第一种动作是可以动沙;第二种动作是可以摆放沙具,但是只能摆放同一类沙具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第三种动作是可以移动自己或者别人的沙具,也可以拿走自己的沙具,但是出于对其他被试的尊重,不能拿走别人的沙具。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被试要保持静默,不能够在摆放过程中交流。咨询师按照记录表的顺序记录,包括记录被试的动作、情绪变化等。作品完成后,对被试进行深度访谈。 3.后测与最终总结 在最后一次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干预过后,请实验组被试谈谈在整个干预过程之中的成长及收获,谈谈自己未来的愿景,最重要的是与这个临时组成的小团体做“心灵的告别”。最后,请所有被试再次填写“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然后回收。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职高生自我同一性前后测的结果分析 1.干预前实验组、控制组自我同一性各维度差异检验 由于本研究分组及数据属于小样本的等级数据,所以使用非参数检验的两个独立样本检验对实驗组、控制组在干预前的自我同一性差异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干预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团体在自我同一性的总分(Z=0.37,p>0.05)、现在的自我投入(Z=-0.77,p>0.05)、过去的危机(Z=-1.18,p>0.05)、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Z=-0.92,p>0.05)各维度均不存在差异,表明实验组、控制组在实验干预之前的自我同一性水平一致,属于同质性的,可以进行两组之间的干预比较。 2.干预后实验组、控制组自我同一性各维度差异检验 在完成沙盘干预过程一周后,再次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自我同一性测量,使用非参数检验中两个独立样本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干预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团体在自我同一性总分(Z=-2.53,p<0.01)以及自我同一性的现在的自我投入(Z=-3.39,p<0.01)和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Z=-3.19,p<0.01)两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实验组、控制组在干预后的自我同一性水平差异显著,干预有效。 3.干预前后实验组、控制组自我同一性差异性检验 采用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 由表3可知,实验组在进行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疗法干预前后,自我同一性的总分(Z=-2.53,p<0.05)以及现在的自我投入(Z=-2.11,p<0.05)、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Z=-2.55,p<0.05)两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干预有效。 由表4可知,控制组自我同一性总水平及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三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 综上所述,经过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干预后,实验组职高生的自我同一性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控制组职高生自我同一性水平没有改善。这表明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在提升职高生自我同一性方面是有效的。 三 、分析与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了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干预职高生自我同一性方面的有效性,扩展了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的应用范围。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对职高生的自我同一性干预有效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高生在沙盘摆放过程中通过与团体成员的互动,进一步探索自我,其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更加接近。 2.通过象征、投射的作用,在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职高生滋长新生力量,抵制消极力量,并得以保持,促进自我整合。 参考文献 [1]Erikson,E. H. Childhood and societ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1964,37(4):456-457. [2]司欣芳,劉妹丽. 职业中专生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3):030. [3]李江雪,申荷永. 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与应用[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24(3):6-9. [4]李灵. 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M].北京: 中国出版集团,2017.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