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探讨 |
范文 | 郭洁玉?陈超然?王子慧 〔摘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对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以期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1-0048-03 面对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人们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现上升态势。对正处在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其中,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普遍、复杂,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现阶段,由于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城乡发展差异,种种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仍有许多可改进的空间。客观评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是促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石。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现存问题 (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升至国家高度 为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要求,更科学规范地指导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国家教育部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于2012年12月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纲要》的出台,可见国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纲要》一经颁布,全国各省市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中小学认真学习贯彻指导思想,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有序展开。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不断规范强化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领导。此后,我国多数地区都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均为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以期加强对本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督导、管理。涂德祥对25 所学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21所学校由校级领导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占调查总数的 84%。还有 23 所学校有具体的部门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 20 所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有 19 所学校建立了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的工作制度。大多数学校都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一些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制度和聘任心理健康教育兼职人员的资格审定制度[1]。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 近几十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几乎从零开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与城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城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发展速度快。因此,农村地区中小学与城镇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程度相比,差异性依旧存在,并且还是较为显著的。俞国良等人[2]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评价的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在硬件设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等方面,都与城市中小学存在着较大差距。 (四)农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起步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但在农村地区,信息的传播渠道相对较少,导致某些教育部门、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为大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一味追求高升学率,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转换,依然沿袭了将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近乎唯一指标的教育模式,对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执行,往往流于形式。 (五)农村中小学保障性条件不足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条件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离不开配套设施的支持。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对硬件设施有着一定的要求。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項目的财政投入力度也在持续加大,但现实情况是,大多地处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由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上级财政部门的财政投入也少,缺乏相关专业书籍,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等,所以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 2.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教师 《纲要》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虽然农村地区中小学也在积极贯彻落实《纲要》要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但是实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专业性、实践性强,对从业者的观察分析、人际沟通、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并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堪忧,心理教师大多由非专业人员临时兼任,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效果大打折扣。 (六)课程目标缺乏关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特有心理问题的有针对性设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发展速度大幅提高,大批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农村地区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突显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大多处于中小学阶段,正是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果缺少了父母直接的陪伴、关爱与呵护以及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极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封闭、缺乏爱与归属感,易焦虑紧张,人际关系敏感等。这类人群往往需要心理教师更多的关注。但就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常态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为生硬地照搬城市心理健康教育已有模式,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出的适合自身具体情况的独有的教育模式[3]。 (七)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学校教育不能相提并论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失也不可替代的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责任。要想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完整的系统。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家长大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自身能力有限,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缺失了这方面的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八)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程度严重 我国农村地区有些中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正规的课程,纳入学生的课程系统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极易将其与思想品德课程混淆,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一味给学生讲授相关概念、定义等抽象的理论知识,学期末结课时出试卷考试,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完全违背了国家要求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初衷,没有起到改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开设课程只是单纯机械地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应该明确的是,心理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应该是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则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4]。 (九)未关注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程度。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承担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况就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因此,要想保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质量,在关注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心理教师自身的心理状况。而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往往忽视了心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这将给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5]。二、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整合全部资源,建立完善的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责任,三方的作用缺一不可。很多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往往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此项工作收效甚微。因此,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应当正确认识家庭和社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整合所有可利用的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三方协同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完整的教育网络,更好更有效地推进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但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专业心理教师比例低,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强化对心理教师的师资培训。学校可采取在职培训、进修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使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第二,吸纳专业心理教师,补充到师资不足的中小学心理教师的队伍当中,建立完善的专业教师团队,保障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有效地开展;第三,关注心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只有教师本身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才能对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最后,完善心理教师的考核监督机制,提高心理教师的门槛,持证上岗,也有助于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 (三)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 在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府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资金投入。有了充足的资金做经济保障,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购入、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聘请等才能得以实现。政府财政部门每年财政预算应根据当年具体需要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四)改革農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传统模式,丰富课程内容 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多停留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多为教师“填鸭式”地讲解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课程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促进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目标。鉴于此情况,今后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丰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心理教师也可使用情境式教学模式,设置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自己获得主观感受。当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是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唯一可采用的途径,心理教师也可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空泛的、学生理解起来困难的心理理论融入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在轻松生动的活动当中获取到心理健康知识,达到教学目标。三、结语 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呈现出的问题,想要短时间内彻底解决是很难实现的。但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探寻出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就能走出现在的困境,推动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深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涂德祥.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33):69-70. [2]俞国良,李天然,王勍.中部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5(4):70-75. [3]袁阿潭,徐波玲.我国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J].现代教育学,2013(6):36-37. [4]马莹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及对未来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2):260+262. [5]屠艳.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7(1):70-7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