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请不要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
范文 | 尹建平 和朋友聊天,聊起她女儿学舞蹈的事情。她说女儿6周岁时开始学舞蹈,对舞蹈充满热情。看到女儿对舞蹈的热爱,她就萌生了要将女儿往艺术道路上引导的想法。于是,为了激励女儿练习舞蹈基本功,她就提出让女儿每天练30分钟的基本功,给十元零花钱的奖励。一开始,她发现女儿练功动力十足,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她却发现女儿失去了兴趣。即使她提出将零花钱涨到二十元,女儿也无动于衷。这让她十分苦恼。 作为旁观者,我想到了心理学上著名的“德西效应”。德西效应告诉我们,当孩子对一件事情尚未形成自发的内在动机时,家长给予适当的外界激励,推动孩子的行为,这种激励是必要且有效的。然而,当孩子本身对该事情存在内在的兴趣和动力,这时给予奖励不仅多此一举,反而会破坏其内驱力。 事实上,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习惯性地运用这些外在的激励手段来刺激孩子。在短时期内,似乎也看到了激励的效果,然而,如果一个人的内驱力没有被唤醒,在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时,他就容易产生退缩的念头,甚至半途而废。 曾经任教的班级中有个英语学困生轩。他不爱学习,喜欢在英语课堂上睡觉。一开始,为了激励他参与学习,任课老师在班级中搞了各种激励措施,如听写满分1次加1分,每月按照得分高低给予奖励等。刚开始几天,他有了背单词的动力,效果也不错。但一段时间后,激励措施就失去了作用,他又成了那个不爱学习的轩。然而,高二暑假后回来,他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每天开始苦读英语,根本不需要老师的督促。仔细询问得知,暑假勤工俭学时,他去爸爸朋友的大公司帮忙后,立志要成为那个公司的一员。而那个公司对员工的英语有着很高的要求。为此,他就决定刻苦学习,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可见,在教育的过程中,内驱力比外在的刺激拥有更加持久的效力。 我们还常常听说很多父母试图用零花钱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果孩子做了家务,就给零花钱当奖赏,没做家务,就扣下零花钱作为惩罚。这里的零花钱就成了一种外在的刺激。然而,父母却忘記了,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孩子对于参与家庭活动本身就具有潜在的热情。并且,让孩子做家务的首要目的是引导孩子了解责任和义务。金钱激励使得家务教育的价值大打折扣,也损害了孩子的内驱力。 所以,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使用金钱等外在的激励手段。只有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才能够使得孩子对事情充满热情和动力,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克服困难。有时候,不恰当地运用外在刺激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内驱力,而且使得行为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中学·三禾中学,温州,3258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