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 |
范文 | 李阳 【摘? 要】目的:分析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脑瘫患儿78例,其就诊时间分布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观察组。其各为39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护理内容的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要比观察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要好。且实验组的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其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且其调高的程度要优于观察的患儿。其中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导式教育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康复护理中来推广。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212-02 小儿脑瘫会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以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负担。脑瘫是小儿较为严重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生与宫内感染、生产因素以及产后的一系列因素有关。引导式教育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实施的一种系统性的康复干预 , 不但对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干预 , 同时也注意对患儿的性格和智力发育进行干预 , 目的为从更大程度上激发患儿潜能 , 提高其康复效果[1]。本文主要是分析引导式教育对于脑瘫患儿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脑瘫患儿78例,其就诊时间分布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观察组。其各为39例。其中女性患儿为43例,而其余35例为男患儿。年龄为1~9岁,平均为(3.75±0.95)岁。脑瘫分型,其中痉挛型、共济失调型、手足徐动型及混合型分别为33例、27例、11例及7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护理内容的干预。其内容主要包括,根据每个年龄段患儿的认知能力来给予不同的指导课程。一般主要包括教导患儿能够学会日常的基本自理能力,诸如穿衣、洗漱及认知能力等等。此训练主要监护人共同陪同。同时对于实验组患儿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奖励。两组的观察时间为半年。 1.3 观察指标? 效果评定标准:参照运动功能障碍评估量表(CPMFS)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分值均介于 10~100 分间,得分与护理效果成正比参照[2-3]。治愈:患儿经过护理后,在各方面的能力能够达到该年龄层的标准。显效:护理干预后患儿的评分与干预前的评分的差值与后者之比在50%以上。有效:其比值在 30%~50%之间。无效:其比值低于3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患儿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生活自理、运动功能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的改变。其比较通过我国制定的脑瘫患儿康复专用评定表来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经过不同护理方式的有效率的比较 结果比较发现。实验组,即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护理内容的干预,要比观察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要好。见表1。 2.2 两组经过不同护理方式的康复结果比较 实验组的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其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且其调高的程度要优于观察的患儿。见表2. 3 讨论 脑瘫患儿经过正规治疗后,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变一个脑瘫患儿的一生,亦能减轻其家庭的负担。关于如何提高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方面的研究有很多,有些康复训练方法确实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的引导式教育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这种方法应该通过不断实验来制定出一系列标准,然后在临床康复中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大凤.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19-220. [2]?? 银芳,刘宇赤.我国脑瘫儿童康复服务中的问题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25(6):595-597. [3]?? 汤明丽,吕复莉.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安徽医学,2012,36(9):12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