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中,教师谈到了和班里孩子一起开展的吸引小鸟来给大树治病的活动。我认为,这一活动有效利用了园内自然环境资源,随机开展了对孩子的自然和生态教育,它虽有别于专门的饲养活动,却也不失为另一种类型的或者说广泛意义上的饲养活动。这类活动强调孩子与自然的互动、在大自然中的体验,是非常值得倡导的。当然,这类活动与专门的饲养活动相比也具有一定的劣势,比如活动中孩子观察与探究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可能难以保证。所以,我认为两种形式的活动各有特点,应是互为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条件适宜的园所若能发掘资源同时开展这两种类型的活动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 此外,关于所饲养的动物死亡的问题,我想谈点看法。一方面,幼儿园当然应尽可能避免因照料不当造成动物死亡,比如,在寒暑假期间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家庭进行短期领养,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甚至联系动物园等机构,将动物妥善安置。另一方面,如果动物确实因为各种原因不幸死亡,我想这也是生命教育的契机。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探究动物死亡的原因,思考今后避免动物死亡的办法,讨论生与死的相关问题等。死亡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年幼的孩子正确面对小动物不幸死亡的事实,或许可以让孩子建立起对生与死的最初理解。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小动物的死亡,或许可以引导孩子正視死亡,学习走出悲伤,并减轻对死亡的恐惧,继而萌发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他者生命的怜悯与关怀。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刘雨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