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孩子创作之路上陪伴左右
范文

    陈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性,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我园小剧场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幼儿在小剧场游戏中自由自在地表达,主动反映他们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这类游戏中充满艺术教育的契机,从中可生成很有意义的艺术创作活动。那么,如何在小剧场游戏中,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适度的支持,以促进幼儿的自主表现呢?一直以来,在孩子创作之路上,我努力尝试陪伴左右。

    一、当创作灵感遇上认知局限

    “超级变变变”是很多年前流行的一档创意作品真人秀节目。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班里播放了“超级变变变”的节目视频,因其丰富的想象、无限的创意和夸张的艺术表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受到节目的启发,后续在小剧场游戏中,孩子们热衷于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超级变变变”的形式表演出来。

    最近,自然角里饲养的蚕宝宝引起了涵涵的关注,她经常在自由活动时盯着蚕宝宝看。我问:“涵涵,你在看什么呀?”“我在看蚕宝宝呢!它们的身体一扭一扭,真好玩。我想在‘超级变变变节目里表演蚕宝宝。”听了涵涵的想法,我意识到这正是孩子艺术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于是回答道:“这个想法真不错,你可以试一试哦!”带着赞许和期待,我鼓励涵涵在小剧场游戏中大胆试一试。然而几天过去了,小剧场游戏中始终没有她的身影。我想,涵涵会不会只是一时兴起想表演蚕宝宝,随后又忘了?我要不要去提醒她呢?如果我去提醒她了,会不会显得教师的主导性太强了?但是如果不提醒她,她会不会失去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带着犹豫和矛盾,我决定再等一等。我发现涵涵对蚕宝宝的兴趣依旧不减,自由活动时仍然盯着蚕宝宝观察。于是,我试探性地问:“涵涵,你不是说想在小剧场游戏中表演蚕宝宝吗?怎么没看到你的节目啊?”她显得有些丧气,说:“我是想表演蚕宝宝的,可是它只是不停地吃桑叶,怎么表演呢?”我意识到涵涵是有表演欲望的,但她担心只是表演蚕宝宝吃桑叶的动作显得太单调。的确,蚕宝宝“住”进班级自然角的时间并不长,涵涵接触蚕宝宝的时间有限,可能对蚕宝宝的特点、生活习性等的感知不够充分,积累的经验不够丰富,所以对表演蚕宝宝感到困难。

    我认为这是幼儿因创作灵感遭遇认知经验的局限而无法进行艺术创作。此时,教师应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通过与幼儿互动来支持其进行艺术创作。于是,我和涵涵一起观察蚕宝宝,对涵涵说:“你看,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蚕宝宝吃桑叶的情景表演得很有趣的。”“真的可以吗?”涵涵眼睛一亮。我接着鼓励她:“你可以试试观察蚕宝宝是怎么吃桑叶的,桑叶会发生什么变化,再仔细听听蚕宝宝吃桑叶时发出的声音,说不定能受到启发哦。”涵涵点了点头,说:“那我可要仔细看看。”

    涵涵虽然对艺术创作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有关蚕宝宝的已有经验不够丰富,且不太清楚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将这些经验表现出来。这时候,如果教师不加以关注,她的创作灵感很可能消失。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与捕捉幼儿的创作灵感,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构思创作内容,为其艺术创作做好准备。

    二、当创作兴趣遇上经验不足

    第二天,涵涵在小剧场游戏中向主持人要求表演“可爱的蚕宝宝”。当主持人报到她的节目时,涵涵兴奋地上台表演起来。只见她往地上一躺,身体扭来扭去,嘴里发出“嚓嚓”的声音,不一会儿就表演完了。虽然她表演得很认真,可是孩子们却看不懂她在表演什么,还责怪她表演得乱七八糟的。顿时,涵涵满脸的挫败感,小声嘟哝着:“那我下次不表演蚕宝宝了。”眼看着涵涵即将因为经验不足而要放弃创造性艺术表现时,我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表现出对她的表演很感兴趣,认同她的表演。我对孩子们说:“涵涵的创意其实很棒的,她也找到了蚕宝宝有趣的地方。涵涵,你来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下吧。”涵涵听了我的评价,受到了鼓舞,介绍起自己的创作意图:“我是想表演蚕宝宝扭来扭去吃桑叶。”“哦,怪不得你躺在地上一扭一扭的,原来是在表演蚕宝宝吃桑叶啊!”乐乐仿佛明白了涵涵的创作意图,她补充说:“可是蚕宝宝除了吃桑叶,还会吐丝呢。”嘉嘉附和道:“对的,蚕宝宝用吐出来的丝把自己一圈一圈围起来,最后就成了一个茧。”“涵涵,小朋友们喜欢你的节目,所以给你提出建议呢,你愿意采纳大家的建议吗?”涵涵受到同伴的启发,表示要继续观察蚕宝宝,看看它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她开始满心欢喜地构思接下来的表演,还从家里带来了有关蚕宝宝的書籍,和好朋友们一起讨论蚕宝宝的趣事。最后,她决定把蚕宝宝吃桑叶、吐丝、结茧、变成飞蛾这四件有趣的事情表演出来。

    过了一段时间,涵涵又来到小剧场,这次表演的内容增加了很多,除了上次表演的吃桑叶的动作外,还发出“嘶嘶”的声音,把头和双脚缩起来,身体蜷起来,最后扑闪着双臂“飞走了”。虽然涵涵这次表演与第一次表演相比,内容、动作丰富了些,但还是遭到了同伴们的质疑。怡怡说:“涵涵表演的蚕宝宝,动作上看有点像了,但是看不出蚕宝宝在干什么。”我鼓励孩子们互动和交流,对他们说:“看来只是用身体动作来表演,小观众不太看得明白。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使自己的表演更有趣,让大家都能看懂呢?”同伴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改进的建议。兮兮说:“我们表演‘超级变变变的时候,都是有道具的,上次我表演‘火山爆发时,就用大纸桶做了一座大火山。”童童附和道:“是呀,有了道具的帮助,人家才看得懂啊。”“对于涵涵表演的‘有趣的蚕宝宝需要哪些道具,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我接着问。诺诺说:“蚕宝宝喜欢吃桑叶的呀,如果做一些桑叶,人躺在上面就像蚕宝宝了。”元元说:“蚕宝宝还会吐丝呢,所以还需要准备一些丝。”涵涵也若有所思地说:“我下次表演的时候,穿一套白颜色的衣服,再做一些道具,这样就更像蚕宝宝了。”在热烈讨论中,涵涵对自己的表演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另有几个孩子要求和她一起收集、制作道具,表演蚕宝宝。最后,我鼓励孩子们说:“你们的建议真不错,可以去材料架上找一找制作道具需要的材料,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向老师求助,期待你们下一次精彩的表演哦!”

    艺术创作是一个需要构思、表现、评价、调整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涵涵的艺术创作刚开始可能只表现了一两处细节,它是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不断完善的。此时,教师要处理好自己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以观赏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接受幼儿的艺术创作并对此表现出兴趣,给予适度的积极评价,提出问题和挑战,鼓励幼儿去探索、创造并对自身的艺术体验进行反思。在艺术创作中,幼儿一方面反复实践着他们在各类活动中获得的审美认知和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同伴和教师的评价与建议,获得新的认知,积累艺术创作经验。

    三、当创作形式遇上能力欠缺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涵涵从单独表演逐渐发展到与3个同伴合作表演。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如何将蚕宝宝表演得更生动有趣。乐乐说:“可以用绿色的纸,画一片大大的桑叶,人躺在上面扭来扭去,就像蚕宝宝在吃桑叶了。”嘉嘉说:“可以用细细的毛线来表现蚕宝宝吐出来的丝。”他们还进行了分工,涵涵是总指挥,君君是4个人中手工做得最好的,他负责制作桑叶和飞蛾,嘉嘉说奶奶家里有毛线,她负责用毛线来做蚕宝宝吐出来的丝,乐乐负责给大家准备材料和工具。只见他们从材料架上找来了绿纸、吸管,从家里带来了浅色毛线,还制作了卡通形象的飞蛾。道具准备好后,涵涵开始和好朋友一起排练,他们用身体的屈伸来表现蚕宝宝的扭动;画一张大大的桑叶,一边用手撕“桑叶”,一边发出“嚓嚓”声来表现蚕宝宝吃桑叶……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在表演到蚕宝宝破茧而出飞走时,君君犯愁了,说:“蚕宝宝最后变成飞蛾飞走了,可是茧还是在的,这怎么表演呢?”君君的问题似乎难倒了大家。我鼓励孩子们相互讨论,于是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孩子们:“是呀,一个人既要扮演蚕宝宝结茧,又要扮演飞蛾,是挺难的。怎么分别扮演两个角色呢?”乐乐说:“那请涵涵先扮演蚕宝宝结的茧,再变成飞蛾飞走行吗?”涵涵似乎对这个想法不太满意,说:“不行的吧,我看见自然角里的蚕宝宝变成飞蛾飞走后,茧还是留在那里的,如果我一会儿做茧,一会儿跑去做飞蛾,没了茧就不像了。”对于这一问题,孩子们似乎无法解决,于是我说:“那可不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既表现飞蛾飞走了,又把茧留在原地呢?”轩轩受到了启发,说:“涵涵可以继续扮演蚕宝宝结的茧,在原地不要动,请好朋友帮忙举着事先准备好的‘飞蛾飞一飞,飞蛾就可以飞走了啊。”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他们用一团毛线把身体一圈一圈裹住来表现蚕宝宝结茧;把“飞蛾”贴在吸管上,只要抖动吸管,“飞蛾”就跟着动起来,以此来表现蚕宝宝变成飞蛾飞走了。果然,这一次涵涵和同伴们表演“有趣的蚕宝宝”时,小观众们通过他们的动作和道具,就能猜到“蚕宝宝”在做什么了。孩子们对自己的表演也感到满意。

    接下来几天,在小剧场里,“有趣的蚕宝宝”成为了孩子们必演的节目,尽管每一天的表演者都有所不同,但是表演的内容与形式基本上相似,都是用身体动作和道具来表现蚕宝宝吃桑叶、吐丝、结茧、破茧而出。渐渐地,孩子们对表演的兴趣趋于平淡。此时,我思考着是否可以在孩子们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艺术元素,通过适宜的引导,让他们在表演中添加更多的细节,运用更多样的表达表现形式,从而进一步获得创作成功的体验。于是,我找来了“超级变变变”中有关表现动物的作品播放给涵涵和她的同伴们观看,引导他们讨论怎样才能更生动有趣地表现可爱的蚕宝宝。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发现除了用身体动作和道具进行表现外,还可以加上旁白、音乐和舞台背景。于是,涵涵和同伴们又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开始为表演配旁白:“我是有趣的蚕宝宝。”“嗯,好饿啊,吃点桑叶吧。”“吃得饱饱的,吐丝咯。”有的把要为节目配乐的想法告诉爸爸妈妈,请爸爸妈妈帮助收集能表现蚕宝宝活动的音乐。我也把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过程拍摄下来分享给家长。爸爸妈妈们很支持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找来了各种风格的音乐。我把这些音乐逐一播放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讨论决定采用哪些音乐。涵涵说:“蚕宝宝吃桑叶时的音乐要听上去感觉很开心的,这样它的胃口就更好了。”君君说:“蚕宝宝结茧时的音乐要轻柔一些,因为它结好茧,要在里面休息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一致意见:明快活泼的音乐表示蚕宝宝吃桑叶,节奏舒缓的音乐表示蚕宝宝吐丝结茧,节奏轻快的音乐表示蚕宝宝变成飞蛾飞走了。涵涵爸爸还特地带来一块绿色的垫子,用来做“超级变变变”的舞台背景。然而,在孩子们看来,纯绿色的背景有些单调,怎么让舞台背景也变得有趣味呢?涵涵建议:“我們把蚕宝宝的故事画下来,贴在上面,这样,小观众不就既能看到蚕宝宝的故事,又能欣赏到我们的表演了吗?”乐乐也同意,说:“那我们就把蚕宝宝吃桑叶、吐丝、结茧和变成飞蛾画上去吧。”她俩的提议得到了同伴们的认同。于是,大家又开始制作舞台背景。接下来,在舞台背景的映衬下,在配乐的伴奏中,涵涵和同伴们表演的“有趣的蚕宝宝”形象生动、动作有趣、内容丰富,赢得了小观众们的阵阵掌声。一些孩子还准备根据涵涵及其同伴的创意,把自然角的小蝌蚪、小乌龟也搬到小剧场里去表演。

    在表演童话剧、制作道具、选择配乐等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涵涵和她的同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经验,艺术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艺术表现的萌芽。我发现了他们用动作、语言、表情所传达的艺术创作萌芽,然后在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师幼互动、家园共育等方面给予适宜的推动,以丰富他们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儿童用他们的“一百种语言”进行创造性艺术表现,教师应在儿童进行创造性艺术表现的道路上陪伴左右,在尊重儿童主体表现意愿的基础上,把握好支持与推进的时机和尺度,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进行创造性艺术表现,尊重其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悦纳其创作的方式和作品,在他们创作遇到问题时,给予适时、适度的支持,比如,共同收集材料,制作道具,启发创编,共同欣赏,分享经验……保护他们的创作灵感,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支持他们的创作行为,帮助他们体验创作成功的愉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