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春天在哪里 |
范文 | 张采多
春姑娘如约而至,她悄悄地走到了花园里、池塘边、柳树梢,走进了幼儿园,来到了幼儿的身边。到了大班,幼儿对春天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当我们把“春天在哪里”的问题抛给他们时,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有的说春天里草坪渐渐变绿,有的说春天里蝌蚪慢慢长大了,有的说春天来了,美食越来越多,有的说春天有小伙伴们都期待的春游……幼儿对春天的理解涉及自然界的动植物和自己生活的变化。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春天的魅力,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春天在哪里”。 一、调查主题活动资源 在与幼儿进行关于“春天在哪里”的讨论时,我们发现,对于春天,幼儿心中有一百种答案。每个班甚至每一个幼儿对春天都有不同的理解与兴趣,这正是主题活动资源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与幼儿进行了一场“春天在哪里”的寻找、发现之旅,通过踏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共同寻找主题活动资源。我们幼儿园的旁边有一个运河公园,那是幼儿经常散步、游戏的地方,我们便借助这一资源引导幼儿在公园里一次一次地与春天亲密接触。第一次去运河公园踏春,我们鼓励幼儿从家中带来相机,引导幼儿用相机记录自己眼中的春天。在第二次踏春中,我们鼓励幼儿坐在自己第一次踏春时印象深刻的“春天”一隅,静静地画下自己喜爱的“春天”。两次踏春中,一次内容不限的摄影,一次细致入微的记录,帮助幼儿在了解春天“广度”的同时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点。在这过程中,我们透过幼儿的眼睛,走近幼儿的心,了解幼儿对于春天最感兴趣的人、事、物,从而依托资源规划主题活动内容,使主题活动方案更饱满和贴近幼儿生活。 二、搭建主题活动框架 在师幼共同进行的对主题活动资源的调查中,幼儿留下了大量有关春天的摄影作品和写生画。每个幼儿挑选两张自己中意的摄影作品,我们和他们一起把摄影作品张贴在班级活动室外的走廊里,举行“关于春天的摄影展”,还和幼儿一起将他们的写生画陈列在美工坊,开展“我喜爱的春天”写生展。我们鼓励幼儿在自己最喜欢的摄影作品和写生画下贴上自己的名字贴,“我喜欢的春天”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在进一步讨论和分享中了解到幼儿关于春天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哪些探究春天的方式方法是他们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幼儿发展目标,初步搭建了主题活动框架——寻找春天、品味春天、乐享春天(见下图)。 寻找春天、品味春天、乐享春天是“春天在哪里”主题活动中的三个版块,涉及春天的人、事、物的变化以及这个季节里独有的美食、游戏、运动等。我们心中需要熟知这三个版块,然而在实际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并不是机械地按序操作的,而是需要遵循幼儿的兴趣与经验,抓住时机,灵活地穿插着开展三个版块中的活动,从而帮助幼儿全面地感受春天。可以说,三个版块为我们提供的是多样的可选择的“菜单”,而不是束缚主题活动开展的固定模板。 三、开展主题活动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采用了集体活动、日常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亲子活动等形式。关于春天的主题活动涉及了很多需要幼儿亲身参与、直接感知、积极探索的内容,因此我们主要采用分组活动及区域活动的形式。 在“寻找春天”的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组队,随后和经过培训的家长志愿者一起带领幼儿开启寻找、发现之旅。由于幼儿无法通过一两次的发现、探究便获得对春天的深刻感受,我们在本次主题活动中安排了多次踏春活动。我们鼓励幼儿从家中、班级中寻找适宜的工具,在分组活动中与同伴合作。例如,在“寻找春天的花”小组活动中,有的幼儿用相机记录,有的幼儿用班里的画板和笔记录(画下大致模样、发现位置、发现数量等),有的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细节。他们相互提醒,边发现边分享或讨论。在寻找、发现之旅中,当幼儿抛出疑问时,我们和家长志愿者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和“形色”这一植物识别软件找答案,给予幼儿积极的回应,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长他们的经验。在寻找、发现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同样是有关春天的主题,同样是对花的观察,幼儿的关注点与小班、中班时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班、中班时,幼儿关注的是花的颜色、花的香味、花瓣的形状与数量。而到了大班,幼儿更关注每一朵花的细微之处以及不同种类的花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花更吸引小蜜蜂,公园里开得最多的花是哪一个品种的,为什么同样的花有的开得早有的开得迟,等等。可见,幼儿的关注点更加具体了,幼儿对某些问题的思考也更加深入了。 各小组探索后回到班级,我们鼓励幼儿对自己小组的探索结果进行梳理。例如,春天开的那些花儿叫什么名字,是在哪里发现它们的,它们有什么样的外形特征(颜色、花瓣形状、有无花香等),哪个种类的花开得最多,等等。在第二天的集体活动中,我们引导每一组幼儿与所有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在分享中,幼儿不但对自己小组的发现充满信心,也常常对别的小组分享的内容抱有浓厚的兴趣,由此幼儿的兴趣不断增强,经验也不断丰富。在分享后,我们与幼儿一同再次来到大自然中实地探访。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自发地做各种游戏,享受春天带来的乐趣。他们会坐在树下玩娃娃家泡花茶喝的游戏,会收集不同品种的花瓣在草坪上拼自己喜爱的图案。他们还会把这些象征着春天的自然物收集起来带回班级。有的展示在自然角,有的作为班级角色游戏“茶馆”售卖的茶叶,有的成为美工区粘贴画创作中最美丽的装饰品。 “春天在哪里”是一次关于自然的主题活动,往往与自然界的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教育价值。也就是说,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引导幼儿在自然中爱护自然。例如,“寻找春天的动物”小组的幼儿看到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很喜欢,便想捉住它并把它带回家。有的用捕虫网捕捉,有的趁蝴蝶停留在花朵上时直接用小手捏住它的翅膀,看着蝴蝶扑棱以至于折断翅膀。我们借由这一小小“事故”进行了生命教育,引导幼儿尊重自然,爱护生命。 在一次外出踏春时,有幼儿发现,几位奶奶蹲在草地上剪“草”,便上前询问。这几位奶奶告诉幼儿,这些是可以吃的野菜,是时令美食马兰头。随后,“公园里有能吃的马兰头”这一消息传遍了全班。而我们意识到开展“品味春天”活动的时机到了,马上引导幼儿在公园里寻找这种能吃的野菜。幼儿发现马兰头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阳光下的小坡上有,房子旁边有,河边的小路上也有。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从不同的地方剪了马兰头带回幼儿园。我们鼓励幼儿去食堂邀请炊事员给大家介绍马兰头的做法,最后在保健医生指导下,幼儿准备自己制作凉拌马兰头、水煮马兰头、马兰头春卷。比如,他们在班级生活区负责择菜清洗,剪碎马兰头,切碎香干,制作凉拌马兰头;在幼儿园炊事专用活动室包马兰头春卷,和教师一起用微波炉、烤箱、油锅做不同风味的春卷;在幼儿园内的“农乐园”里烧火煮水,做水煮马兰头。大家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不仅如此,“品味春天”活动还从幼儿园延伸到了各个家庭。家长们和幼儿一起在家做着各种各样有关春天的美食,如香椿蛋饼、草莓奶冻、油焖春笋等,并把幼儿在家制作、品尝美食的照片发到了班级微信群,开了一次線上美食分享会。幼儿在“品味春天”的同时收获了更多有关春天美食的经验。 在通过照片、视频、幼儿的写生作品回顾主题活动时,我们发现大家对那些在公园里运动着的爷爷奶奶们很感兴趣。有幼儿提到自己和家人春游时会放风筝,小区里也有人在这时抖空竹。在分享中,幼儿发现原来放风筝、抖空竹都是适合春天开展的运动。他们跃跃欲试,陆续从家里带来风筝和空竹,想去操场上玩一玩。但在放风筝时,无论他们跑得多快,绳子拉得多高,风筝总是刚刚飞起便坠落在地。而抖空竹更难,幼儿玩不起来便请教师帮忙,结果教师也没能像公园里的爷爷奶奶们那样抖起来。于是,他们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放风筝上。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幼儿发现,买来的风筝太重了,绳子太长了,如果风筝轻一点、绳子短一点说不定能成功。于是,我们带着幼儿一起在美工坊寻找合适的材料,幼儿尝试着用最轻的塑料纸和绳子进行连接,制作了简易的风筝。当自制的风筝在幼儿快速奔跑中飞起来时,幼儿欢呼雀跃。 幼儿园有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每年都会向全园所有班级征集运动项目。我们班级提供了“风筝迎风跑”的活动,该项目入选后,我们班的幼儿充满了自豪感。趁着这股子热情,教师立即抓住契机丰富“乐享春天”版块的活动,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寻找春天里的趣味游戏,丰富春季运动会项目。幼儿信心满满,有的去阅览室翻阅图书,有的回家询问家人,有的在家人的帮助下上网搜索,收集了很多好点子。最终斗草、立蛋作为趣味活动也入选了春季运动会。由于加入了主题活动中产生的这些运动项目、趣味游戏,幼儿有了满满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四、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感悟 1.以儿童的真实需要为起点。我们的主题活动以幼儿真实的需要为起点,我們带领幼儿在真实的自然中、在春天的情境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在此过程中,每个幼儿有不同的观察点,每个班级有不同的兴趣点,而幼儿发现的这些主题活动资源又丰富了主题活动框架,使得整个主题活动更为真实、饱满,更班本化、个性化。 2.学会做拥有儿童视角的教师。教师在活动中既是与幼儿平等的参与者,也是推动幼儿活动步步深入的引领者。教师在活动进行中也受到一定的挑战,比如,自身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自己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社科类知识,积极回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进一步尊重和理解幼儿,学会做一个拥有儿童视角的教师。 3.借助多种资源丰富幼儿经验。上述主题活动进行中有自然资源,有社区资源,有现代多媒体科技资源,有家长资源,有专业技术人员资源(食堂炊事员)。这些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使得主题活动的开展形式更为多样,也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幼儿的经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