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教学助手”助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变革
范文

    吴帆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方法,探索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新模式。但从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看,很多教师局限于“多媒体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效果不佳。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智慧新课堂?笔者借助教学管理软件——教学助手,摸索出了一条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的新途径。下面,笔者以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WPS演示”单元主题活动课《创作演示文稿》为例,谈一谈如何将“教学助手”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 功在课前

    在常规的备课模式中,教师一般需要从网上搜索教案,再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然后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和修改,最后制作成 PPT课件。集体备课时要调用资料,也需要通过U盘或者QQ等方式传输。而通过“教学助手”软件,可以实现海量优质资源共享,并同步精准推送。教师只要在“教材资源”中选择相应的学段、学科、版本和册别,就可以看到精准推送的与本课相关的各种“精品资源”,且精准匹配到章、节、课。这些资源都可以收藏至“我的资源”,同时可以进行二次编辑,实现轻松高效备课。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音频和视频资源,教师可以一键剪切,完成后系统会自动保存剪切好的音视频,高效地做到因材因课施教。此外,教师也可以将自己所收集的资源上传到“我的资源”,方便在后面的环节中一键使用。

    在备课环节中,了解学生的学情、布置适当的课前预习至关重要,但往往被忽略。教学助手中的“课前导学”模块,可以方便地布置预习内容并反馈,帮助教师分析预习效果,从而确定上课的起点。在《创作演示文稿》一课中,笔者布置了两个课前小任务:①完成“你喜欢的作品主题”的投票;②观看学习微视频,复习巩固“WPS演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然后运用“课前导学”模块中的数据统计功能掌握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一起确定了“二十四节气”这一小报主题,并利用“录制微课”功能制作了一段微视频,帮助学生复习巩固“WPS演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为创作演示文稿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并点评。同时,笔者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利用“同步备课”模块进行备课,以保证课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同步备课”模块中,教师既可以自主新建课件,也可以上传导入课件,还可以直接使用推送的精品课件。笔者在课件中插入了“互动试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连连看”小游戏,复习“WPS演示”常用工具的功能,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埋下伏笔。

    ● 效在课中

    在《创作演示文稿》一课以往的讲授中,通常是教師在讲台上讲解演示文稿的制作流程和版面组成元素,学生以听讲、看懂作为知识的获取方式,没有经历对知识的认知、思考过程,只是简单地接受,缺乏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再次讲授本课时,笔者借助教学助手,融合“互动课堂”中的白板工具,将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通过任务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原有思维经验与知识基础,让学生经历发现、归纳、评价的学习过程,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1.移动讲台,灵动展现学习过程

    首先,笔者使用“移动讲台”的功能对接手机,实现远程操控课件,并通过白板互动小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了解完整演示文稿的组成部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环节,笔者通过手机拍摄了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合作学习的视频画面,并推送到“互动课堂”,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和其他小组的学习状态。组间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以及组内合作的学习意识。

    2.个性工具,灵活呈现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探讨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意义的主要过程。在本课的师生共同讨论创作演示文稿的流程和步骤环节,笔者利用蒙层、隐藏等工具,待学生讨论后机动展示相应步骤。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探讨以及与教师的交互沟通,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认知。当然,还可以根据需求,将工具运用在当堂的反馈、总结等环节,灵活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利用“互动课堂”,可以将课堂中讲授内容的精彩片段或操作过程通过录屏或截屏保存下来并发送给学生,方便学生在实践操作时参考。

    3.智能交互,多元实现教学评价

    在学生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时,教师可以将典型的作品拍下来,再结合照片推送和标注的功能,使学生作品的展示和点评一气呵成。例如,笔者在发现学生制作的“二十四节气”演示文稿作品有闪光点或不当之处时,边用手机拍摄学生作品并上传到大屏幕,边让学生点评交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圈画提示,及时反馈。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光荣榜和小组评分给表现优异的学生和小组加分,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4.思维导图,有效梳理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能将课堂知识点结构化地呈现,使知识内容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在本课的总结阶段,笔者引导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谈收获体会,在引导学生总结的同时在电子白板上逐步呈现思维导图,从而有效梳理知识点,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 思在课后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操作却忽视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培养,而利用实时的“智能检测”功能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学生的演示文稿完成后,笔者利用“智能检测”功能,发布作业,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作品的得意之处和不足以及自己的收获,然后根据学生提交的内容评价和激励学生,同时反思自己的课堂,调整教学方式,以此增强教学的互动性、针对性。

    课后,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助手”中的“课后作业”功能,将各种类型(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的拓展学习资源推送给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借鉴学习,教师也可在线指导答疑,扩展教学互动的深度与广度。

    依托教学助手打造的智慧课堂,使课堂既存在于现实中,也存在于虚拟网络里,这种新型课堂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方便教学过程,增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让课堂更加智能化。当然,没有万能的软件,教师首先要确立“智慧教”“智慧学”的理念,再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利用新工具、新技术,优化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及智慧的生成。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