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幼儿园数学纳入科学领域的思考 |
范文 | 崔俊 摘 要 新《纲要》将数学纳入科学领域之中,这一改革体现出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全新的理念与方向。本文通过对新旧《纲要》进行比较,分析这一政策背后的教育价值取向、改革体现,并对数学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数学 科学领域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981年)(以下简称旧《纲要》)将数学称为计算,是一门占据独立地位的学科。而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2001年)( 以下简称新《纲要》)颁布以来将“ 数学”纳入科学领域中,其独立学科的地位也就不复存在。将两者进行比对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巨大的变化。面对这一改革,隐藏在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定位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这些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1对旧《纲要》数学教育的解读 旧《纲要》指出:“教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学习一些有关几何形体、时间、空间等粗浅的知识。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趣。发展幼儿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由此可见,旧《纲要》目标定位比较明确,要求划分具体、细致。 然而纲要提出的要求越具体,越限制教学方式的选择,数学教学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方式较单一。教学方式单一会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而数学本身晦涩、逻辑性较强,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不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再有,数学具有应用性,旧《纲要》中的数学教育缺少与幼儿生活相结合,弱化数学的实际应用功能。由此可见,越具体的规定,越切实可操作,但同时也是束缚。 2对新《纲要》数学教育的解读 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第 4条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然后建构初步的一个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他们生活和游戏中所遇到的某些简单的问题。其蕴涵的数学教育价值取向有两点: 一是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积极感情态度; 二是强调在生活和游戏的情境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意愿与幼儿对数学兴趣是新《纲要》数学教育改革的出发点,通过对数学教育活动予以生活化和游戏化,鼓励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遇到的问题,使抽象的、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变得务实,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改革后的数学教育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将数学与幼儿生活联系起来是全新的理念基础。 3改革体现 新《纲要》将原本占据独立地位的数学教育纳入到科学领域中,目的是把对数学和自然界的学习、探究,有机地联系在一块,融为了一体,从本来的呆板式学习为主,到了自主建构为主的学习,从标记为主的学习到了实际意义为主的学习,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彻底性的一个转变。 3.1打破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封闭性 旧《纲要》关注教材,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和内容,落实到实处的内容是优點,但同时也反映出封闭性与机械性。新《纲要》中拓宽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将看似抽象的数学教育巧妙地与幼儿的亲身经历联系在一起,注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是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变得活起来,生活处处是教育内容,而不是条条框框的要求。冲破思想的禁锢,打破传统的封闭性是改革的第一步,由此可见数学教育的变革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的趋势。 3.2与生活的关系紧密相关 幼儿园数学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从游戏还是生活中都能感知数学的重要性,因此以对事物的详细熟悉为根本,在摸索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的。如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有什么,从而有了一个空间的概念,利用户外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数一数周围有几棵数,哪棵大哪棵小,让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形状,哪个高哪个矮等等。唯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到数学的存在,感知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才能让数学知识在幼儿脑中活起来。 3.3对教师素质要求提高 新《纲要》拓宽了教育目标和内容,一方面给了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去设计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也考验教师的实践经验。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与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信心,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专业素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整体来说,新《纲要》隐性地要求幼儿教师拥有更高的专业素质。 4对新《纲要》指导下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4.1明确数学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新《纲要》将数学纳入科学领域之中,并非否定数学的价值。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幼儿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心理,学会运用数学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和游戏的问题。数学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深远,不仅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整体,融合各个领域的内容,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早期的数学教育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培养幼儿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对其受益终生。 4.2融入生活创设情境 教育源于生活,将数学教育融入生活之中,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集体教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善于为幼儿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促使幼儿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知到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应尽可能为幼儿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鼓励和引导幼儿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例如让幼儿清点人数,帮忙分发书本、餐具,比比身高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教育契机,挖掘围绕在幼儿周围的教育资源,善于引导幼儿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心理上接受数学对后续无论是数学还是其他方面的学习显得格外重要。 4.3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在新《纲要》中,打破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封闭性,呈现出动态的数学观。因此为幼儿提供充足有趣的操作材料,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基础。材料富有趣味性是根本要求。例如,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橡皮泥去捏数学中的形状,既可以当作美工课,也体现出数学教育的性质。同时材料的适宜性以及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也是必须考虑的方面。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具有趣味。幼儿园教学活动多体现在选择游戏法,例如利用民间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巩固对数字的学习。另外,利用绘本教学也是十分值得推广的方法,以故事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图为载体,来传达数学知识。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有趣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发现和利用。 4.4创新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改革带来理念与观念的更新,促使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在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融入小组、活动区以及生活化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可以游戏化为主,将数学知识贯穿于游戏中,同样以游戏的形式将数学应用于实际,游戏法只是一种,还有很多学习方式需要不断拓展与创新,幼儿园和老师应树立创新的意识,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而教师应自觉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与反思,利用多种渠道主动學习,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 5总结 《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的改革,更加体现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数学教育旨在培养数学兴趣,在生活中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一种科学态度和精神,帮助幼儿学习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促进基本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正视教育政策中对数学教育的一系列改革,明确定位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每位幼儿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M].四川省总工会女工部翻印出版,198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 号)[Z].2001-07-02.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6. [4] 刘晨艳.提升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