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
范文 | 王翠茹 摘 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阅读在现代学习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进入网络信息社会,阅读成为人人必备的生活技能,谁的阅读能力强,谁就能把握最新信息。正如课程标准所说,“阅读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思维和审美的能力。”因此,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效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使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成为学习的强者,社会发展的主人,这是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任务。 纵观教师们的阅读教学课堂,浏览老师们撰写的教学反思,我觉得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反思与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1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如何落实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则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可是,在展示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教师“牵”着学生向前走的课堂。在有的课堂中,教师有极强的表达和表现欲望。教师成为课堂中的“语霸”,教师控制着课堂的节奏和时间,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失去了活动的天地,学生只是教师提问的“应声虫”。从语言到精神,教师完全控制了整个课堂。这样的课堂看上去很热闹,但却是低效率的。 也许是迫于比赛的压力,为追求“稳妥、稳健”,老师们不敢放开。也许在平时的课堂里,在家常课中,老师们并不是这样,此时只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我们的阅读教学中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大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反思。这次在刘永丰、向振华、昌丽、朱君仪等老师的课堂中所体现出的以学生为本,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全体学生在自主地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思想很值得我们借鉴。 2注意阅读教学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上,“整体——部分——整体”是最基本的教学教程。先是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交流初步感受,提出问题、困惑。再是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按下来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启发,揣摩文章的写法。最后是适度拓展。如开展相关阅读,进行灵活多样的小练笔。我们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又要针对不同课型、不同课文,探索简约、有效的教学模式。 (2)在阅读技能训练上,要加强朗读、默读、诵读。 朗读,首先是读正确,即字字读准,包括生字、轻声、变调、儿化等,还要重视纠正地方音;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重复字句;读出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读正确非一日之功。在训练朗读的初期,要把重点放在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上。在每篇课文的朗读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平淡到读出感情。 默读,在日常阅读中最有用。在学生有了一些朗读的基础之后,就要加强默读训练。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要在逐渐提高默读速度的同时,指导学生逐渐学会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把读和思,把阅读和获得个人感受、提出疑问结合起来。 诵读,特别适用于古诗文的理解,读出语感、情趣和韵味。 (3)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重视精读,又要重视略读和浏览。 精读,要坚决摒弃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重视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因此,阅读教学要从整篇入手。无论年级高低,课文长短、深浅,都要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重视阅读后感受,切忌肢节课文。只有整体把握是不够的,还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全文,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品味积累的能力。精读教学还要重视引导借鉴,从读学写。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 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探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略读能力要从三年级开始培养。 浏览,指大略地看。多用于平时消遣性阅读,如读报、看杂志、上网,以增加知识、见闻。浏览一个重要目的,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根据需要快速地看,可以先看标题,再看正文;可以一目十行进行跳读,与需要无关的略去不看,相关的比较认真地看,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为我所用。 3要读写结合 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学景的文章,要體味如何借景抒情;写事的文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要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是跛脚的阅读教学。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老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给学生“鱼”,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渔”。让学生尽可能多读书,拓宽阅读的视野,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掌握会读书的本领,为终身读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确定阅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科学合理的落实阅读教学全过程,给学生广阔的阅读空间,那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便指日可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