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兴趣与创新 |
范文 | 徐志刚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前提下,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规定:“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目前数学教学中,一定程度上仍没有走出“重知识,轻能力”的误区。要走出这一误区,首先要的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乐学、主动学,怎样实施呢?探讨如下。 关键词 兴趣与创新 数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激发当然是多方面的,要从大处着眼的间接激趣(即理想前途及学科价值的教育),有着眼于眼前的直接激趣。这里介绍两种人们熟视无睹的激趣法。 (1)显山露水激趣法。(这属于直接激趣范畴)。书画爱好者在一些场合显山露水:或街头卖字画,或参加书画展,或在旅游景点现场表演书画技艺。当他们的这些活动获得观众的赞赏,评委的奖励,游人的喝彩的时候,他们对书画的兴趣便得到巩固和提高。他们觉得平时的苦练内功没有白费,而且将持之以恒。 同理,数学爱好者也有同样的心态。教师若为其创造显露才华的某种条件。也将大大有益于兴趣的激发与巩固。 各级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种竞赛,无疑是有效的激趣手段,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天上的桃子,够不着。故应多想面向全体的办法。比如,布置学生回家收集当地生产生活实际中需要用数学解决的难题,并设计方案参与解决。解决后,由当地有关当事人签字证明。而这事的过程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激趣法。” (2)趣味数学擂台激趣法。例:由教师收集有趣又有难度的数学题,公布征求解题方法。然后将该班学生分为两组,以解出的先后来分胜负。同学们开动思维,跃跃欲试,无论结果如何,这一过程本身就激发了思考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别看这只是课余兴趣活动,一种好的学习品质一经形成,学生便终生受益。 2培养思维能力 有位數学家说过:“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所以教学中“轻过程,重结论”的注入式是不可取的。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根本点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让学生参与并且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教师要根据知识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思维方法,创设多种途径为学生观察、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铺路,寓“规律”于“发现”之中。 如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节的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教法,往往是开门见山,照本宣科,作图、求证,然后让学生背熟定理,运用定理。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而素质教育则相反,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 (1)画 ABC,取AB、AC中点D、E连接DE。 (2)度量DE与BC的长度,并观察两者的位置关系。 根据度量与观察的情况,让学生猜想两者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度量观察必有误差,猜测也是一种假说,但这正是发现真理的起步。如同“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具有非凡的意义。 假说、猜想,如雾中的灯,对探索者具有无比的诱惑力,当求证者以科学加汗水的精神拨开云雾得到真理的时候,这一过程里,深刻的思维开拓与创造便铸就了探索者的钢筋铁骨(能力)。 (3)接下来才是证明DE与BC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是否正确的过程。(过程略) 这就是不同于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这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 再如一题多解的作用。一题多解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另一途径。讲解例题,一般的做法,一题一解便已达到目的。有不少题,一题不止一解,引导学生求出多解,就使所证明的定理烂熟于胸,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开拓了解题思路,从而提高了思维能力,再遇到其它题时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再说,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的途径,发散四维是综合性思维的基础。有了分析、综合能力,才谈得上“创新”思维。当然,这种训练,重点应放在方法的发现上面。 3为学生创新学习创设优良的环境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必须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创设一种优良的学习环境。只有通过优良的学习环境的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好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很好地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呢? (1)数学教师要开展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我们说到民主教学,就应该提倡教师与学生建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数学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自己的学生学习数学服务的,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公。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与学方面是相互学习,共同探究数学的合作关系。学生始终是学习,崦教师始终是一种“导”,是人师,是知师,是人生道路中的“导师”。民主教学是优良学习环境的基础。(2)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培养广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学习精神。探究学习主要体现在:A点,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与品质。在学习中,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对一个问题“举一反三”。B点,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比如,培养活宝 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能力等等。 4培养好广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品质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的品质。非智力因素的品质主要指精神、意志方面。我们的数学老师要教育要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刻苦专研,吃苦耐劳,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信心。要有一种不战胜学习上的困难不收兵的决心。非智力因素精神与品质是一种最为宝贵的精神力量与坚强信仰。 参考文献 [1] 刘志思,王万荣,李克彬.培养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精神与品质[J].学习方法报·小数版,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