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微观体系构建思路探讨 |
范文 | 冯伟 摘 要 本文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三全育人”指导思想出发,以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试行)为目标,初步探讨院系层面微观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总体规划、具体措施及条件保障,为加快开展“三全育人”改革,形成微观一体化育人体系,配合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三全育人” 微观体系 制度与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40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spiri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nference and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ree-all-roun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aiming at the pilot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ree-all-round education"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ial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explores the basic ideas, overall planning, specific measure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integrated Education system at the faculty level, so as to speed up the reform of "three-all-round education", to form a micro-integrated sports system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pening up the "last kilometer" of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ee-all-round education"; micro-system; system and mode 为推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依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15号)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三全育人”试点工作。 高职院校各院系是“三全育人”体系的微观环节,是构成宏观、中观育人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在新时代下,院系层面应继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从各项工作的内在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出发,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促进高职院校內涵建设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本文将依据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试行),初步探讨院系层面“三全育人”基本思路、总体规划、具体措施及条件保障,为构建微观一体化育人体系,配合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提供参考与借鉴。 1 “三全育人”微观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坚持育人导向、问题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相关精神及“三全育人”基本思想,立足新时代,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深入分析育人元素、育人逻辑,把各项工作重点落在育人效果上,着力打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配合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形成可复制的微观一体化育人体系。 “三全育人”微观体系构建,应以班级为主阵地,以“三全育人”为目标,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导向,发挥各方育人资源,强化领导、调研分析、统筹实施、协调共促、开展试点、总结评价。同时,要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微观体系全员应统筹院系教师、学生家长、行业内优秀人士、成功校友、优秀学生等多方资源,形成具备专业特色的多元化全员育人资源库;全过程应从入学到工作前的全过程,形成“在校学习、顶岗实习、日常生活”一体化全过程育人模式;全方位应在宏观、中观框架和指导下,建立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多维度全方位育人体系。同时,要特别注意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深入分析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高职学生的育人逻辑开展“三全育人”微观体系构建工作。 2 “三全育人”微观体系构建总体规划思路 从“三全育人”指导思想出发,强化领导、统筹资源、聚焦短板,按照宏观、中观体系设计思路,对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试行)细化工作方案、责任落实、考核监督。通过调研分析育人元素、育人逻辑,开展“十大育人”专项、全项试点班级工作,重点创新“十大育人”工作方式,关注学生思想上的需求,推动知识能力的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融合,形成育人育才与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逐渐建立“党政领导、书记负责、支部实施、党员牵头、师生共育”的工作模式,“在校学习、顶岗实习、日常生活一体化”的过程模式,“自评、互评、点评、综评”的考核监督模式,提出院系层面的一制度(工作、考核、评价、监督与管理制度体系)、两示范(全项、专项)、三模式(工作、过程、考核)的具备专业特色的各方育人微观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可复制和借鉴的经验做法,全面推广、优化完善。 3 “三全育人”微观体系构建具体措施思路 “三全育人”院系层面综合改革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依据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师生为中心、班级为载体,通过调研分析、实践探索,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实施体系。 3.1 建立院系层面制度体系 根据学校中观体系设计,形成或细化符合院系专业特点的“三全育人”工作、考核、评价、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同时,细化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以党建带团建,形成“十大育人”常态化机制体制。出台院系层面“三全育人”制度试行手册,在探索和改革中不断完善,为构建“一制度”提供参考。 3.2 建立院系层面工作模式 成立“三全育人”领导小组及工作组,领导小组成员分管各工作组,组长由院系书记任组长,院长、副院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支部书记担任,负责统筹协调各工作组,组织工作组构建微观一体化育人体系;设立专项档案管理员;依据“十大育人”元素成立工作组,包括课程育人组、科研育人组、实践育人组、文化育人组、网络育人组、心理育人组、管理育人组、服务育人组、资助育人组、组织育人组,各种组长由党支部、团总支、科室、教研室负责人依据现有责任分工分别担任,工作組根据学校中观体系设计,分析院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盲区、断点,并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以班级为工作载体,细化党员联系班级制度,班主任、辅导员、党员作为三全育人具体实施者。逐步建立院系层面“三模式”的工作模式。 3.3 建立具备专业特色的各方育人资源库 组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院系教师、学生家长、行业内优秀人士、成功校友、优秀学生等多方育人资源库。同时,院系教职员工都应根据各自岗位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逐步建立院系层面具有专业特色的各方育人资源库,全员育人。 3.4 开展“十大育人”专项、全项试点班级 “十大育人”微观工作专项试点,根据盲区、断点,各工作组实行专项班级试点(原则一项试点一个班),专项试点班级由辅导员、班主任、党员共同负责,工作内容及成效作为构建微观育人体系的育人要素及育人逻辑。根据专项试点班级工作内容及成效,统筹整合、开展“十大育人”全项试点班级,由领导直接分管。逐步形成“两示范”,全方位育人。 3.5 建立“在校学习、顶岗实习、日常生活一体化”的过程模式 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形成“在校学习、顶岗实习、日程生活一体化”的过程模式。包括思想政治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价值观及理想信念培养、文化学习、自律学习、行为学习及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各育人元素。逐步建立院系层面“三模式”的过程模式,全过程育人。 3.6 建立“自评、互评、点评、综评”的监督考核模式 要切实以育人效果为最终目标,院系教师、学生都要有各自评价考核监督标准。主要方式包括教师及学生的自评,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点评等多方评价考核监督激励机制。逐步建立院系层面“三模式”的考核模式。 3.7 形成多元化、创新化的工作内容与方式 建立与学校多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院系在各工作组工作职责下分别开展工作,通过问卷、谈话、座谈、互评等方式开展初步调研,深入分析育人元素、育人逻辑,根据学生特点、专业特点,以工作例会、总结交流、讲座、座谈、汇报、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党日活动、团日活动、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科普教育、心理教育、诚信教育、自我教育、宿舍文化、科技创新、党员帮扶、互联网、媒体、创业、娱乐、社交、社团、兼职、互助、自学、军训、资助、文化进校园等单一或组合创新的多元化内容和方式开展工作。 3.8 以改革试点评价标准为出发点开展具体工作落实 院系层面改革试点评价标准中,对组织领导、“十大育人”、条件保障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在工作中,要以实现和落实各级指标为出发点,以育人效果为最终目标开展工作。 4 “三全育人”微观体系构建条件保障思路 院系层面要确保各项政策保障落实到位,完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教育厅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根据各项经费安排,配套专项经费开展“三全育人”改革试点工作。院系党政领导、环节干部、辅导员、党员、班主任、团总支、工会、专任教师、学生会、部分学生干部全程参与改革试点工作,辅导员达到师生比1:200,至少配备1名专职辅导员,有专职副书记。同时,在学校的条件保障下,院系硬件、软件资源全力支持。 本文依据国家、教育部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及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试行)要求,初步提出了高职院校院系层面开展“三全育人”改革的工作思路,并不完善,仅供探讨。总之,院系层面应根据省级层面、高校层面的宏观、中观总体设计,加大改革力度,深入分析育人元素、育人逻辑,改进和完善工作、过程及监督考核模式,以育人效果为最终目标,深入开展“三全育人”改革,形成有示范作用、可复制的微观一体化育人体系,配合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 http://www. moe .gov.cn/ srcsite/A12/s 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教党〔2017〕62号.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EB].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1805/t20180528_337433.html,教思政厅函〔2018〕15号. [3] 霍雅琪.高校“三全育人”建设工作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20):21. [4] 卲兵,张勇,彭飞.学风建设与学业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139-142. [5] 张文风.对高校“三全育人”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60-6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