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课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
范文 | 张宇飞 杨小凤 摘 要 《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故障的能力。由于课程知识点多,逻辑性强,理解记忆困难,传统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排故有畏难情绪。而思维导图的引入使知识点连贯,结构清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总结了自己在《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经验。 关键词 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 思维导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特点是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直观性差,学习时内容抽象难理解,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传统教学方法,习惯于先讲理论知识,再在示教台上进行逐项验证或整车专项训练。理论和实训教学脱节,部分学生在遇到发动机排故时,感觉无从下手,只能由老师逐步指导完成操作,收效甚微。而思维导图能将认识故障、分析故障与解决故障之间的思维过程进行了连贯的表达,从而使故障排除的思维清晰,易于操作、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将思维导图引入《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中是十分恰当和有成效的。 1课前准备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的核心在于故障诊断,依据最初故障的症状,找到最终的故障点。因此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老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授课思路,而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或部分遗忘是我们教学的困难点,思维导图的引入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1.1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归纳 利用思维导图既能快速的复习原有知识,将整个知识点总结、归纳,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曾强记忆,又能掌握知识点中间存在逻辑关系,启发思考,学会排故。如图1,本文以发动机无法启动故障学习任务为例进行分析,利用思维导图,将发动机无法启动原因分类,如:启动系统故障、点火系统故障、进排气系统故障、燃油供给系统故障、电子控制系统故障、发动机机械故障六大类。 1.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习 老师可以将制作好的思维导图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如果学生能力较强时,可以将预习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将掌握的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作为预习的一个环节,如图2。 2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2.1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间关系,把握学习要点 电控发动机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控制过程抽象,学生普遍存在理解记忆困难,知识点难以相互联系,快节奏的教学,使学生跟不上老师所讲内容,思维导图的引入有效缓解了这一状况,如图1,如将发动机无法启动分为六大项目,使知识结构清晰,便于理解掌握,在学生掌握整体结构后再对子主题故障点进行细分,如图3,将发动机无法启动的第一个子主题起动系统故障再分为蓄电池故障、起动控制电路故障和起动电机故障三种,如图4,然后对每个故障点的检测方法、维修方法、注意事项等再进行细化,使学生掌握故障检测工具、检测方法和维修方法,思路清晰,操作性强。 2.2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故障维修的能力 老师运用思维导图,使讲课的思路清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分明,學生依据思维导图进行排故操作。如图3,以起动时发动机不转或转动缓慢的故障现象为例,学生可以判断是起动系统故障,根据思维导图可知故障排除操作如下:首先,对蓄电池电量检测,电量不足,充电或更换蓄电池,故障排除;蓄电池电量正常,则检查线路。第二步,检查点火开关到蓄电池及起动机之间控制线路,存在故障,对线路修理或更换,故障排除;控制过程正常,则为起动机故障。如图4,按步骤检查起动机是否断路或短路,对起动机更换,故障排除。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步骤,逐步排故,思路清晰,故障排除的过程也变得简单,易于操作。即使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快速的掌握检测思路和维修方法,提高其学习的热情。 2.3增进师生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思维导图同任务(下转第128页)(上接第126页)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张贴版等一体化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思维导图为载体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有较好的效果。学生在成果展示时,不仅故障分析思路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达,拆装检修步骤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达。以燃油供给系统故障中,更换电动燃油泵教学案例为例,引入案例:一辆行驶里程约1.8万km的大众新迈腾轿车。该车起动时,起动机工作正常,但车辆无法启动。初诊步骤:第一步,连接 VAS 5052A 检测发动机系统无故障码。第二步,读取发动机控制单元数据流140第3组数据显示的高压燃油压力的实际值,明显小于怠速时正常值40bar(最终确定是燃油泵损坏)。首先开展小组讨论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各组进行讨论,制定排故思路及维修方法。其次应用张贴版教学法:学生用思维导图来表达,教师再组织展示,讨论,修改,使课堂管理有序,增进互动。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展示的载体,达到课堂互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3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后复习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1使学生课后复习更轻松 学生在课堂掌握的知识要点,如果不加以整理、总结,很快就会遗忘,而重新学习可能又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其将课堂学习的维修操作做成思维导图,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完成了电动燃油泵的更换后,根据操作过程和自己的笔记,将维修步骤做成思维导图。拆装步骤:从后排座椅垫总成拆装→燃油泵泄压→断开蓄电池负极→拆卸油箱主管和蒸发管→拆卸燃油泵及传感器总成→拆下燃油泵的过程,同时还将拆装注意事项及拆装工具进行说明,步骤清晰,操作不易出错。思维导图是课后复习的有效手段,理论知识、排故思路、拆装过程都可以进行表达,使所掌握知识更加清晰,易于复习,增深记忆。 3.2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管理工具,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新的疑难故障、新的维修方法都可以及时整理,形成自己的排故经验,提升自己的维修技能。 4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推行的难点及改进措施 4.1培养学生对思维导图表达方式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初期学生会存在看不懂,不明白,我们不应气馁,因为教师在制作时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规划的,并会尽量简写,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不熟或不足,就会造成看不懂。我们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对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帮他们梳理知识点,认识知识框架,进而理解和学会思维导图的表达方法。 4.2培养学生养成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简单表达,指导其完成思维导图制作修改,让他养成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每个学生可能绘制的不同,关键是思路正确,自己能快速理解。让学生准备专门的笔记本,将排故思路和操作步骤绘制成思维导图,制作自己的维修手册,提升学习得成就感。 5小结 思维导图在《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课程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让老师易教,学生易学,特别是后进生的检修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整体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排故的思路和维修操作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陆璐.思维导图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14):51-52. [2] 张胜宾,孟国强,李国杰.基于故障树的电控汽油发动机无法启动故障诊断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2(02):43-46. [3] 胡新华. XMind 思维导图在中职《数控车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12):73-7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