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运营机制构建研究
范文

    何振宁

    [摘 要] 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时代对中高职教育构建衔接运营机制有效性提出要求。需要以教育系统为载体,联合中高职教育资源,共同培养高素质技工,从而满足市场活动人才需求。

    [关 键 词] 中高职教育;衔接机制;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29-01

    经济腾飞式发展带动了企业对专业技工的需求,尤其是综合素质优秀的技工,是人才市场的抢手货。企业的高需求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育导向。中高职教育衔接运营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效率与数量,出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优化教育资源是大势所趋。紧密结合教育理论,从实际工作出发,消除现行运营模式中的弊病,从而构建有效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运营机制。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

    现行中高职教育在实践工作中,由于片面理解相关理论,实施方法流于表面,部分执行不到位,以致衔接运行工作脱离了原定轨道,真实情况与既定目标相去甚远。

    以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为参考案例,该校现已施行中高职贯通式衔接教育。该校实行三年中职加上两年高职教育、多校区进行合作的模式。该校现有在校生12904人,其中高职学生787人。该校教职工有1170名,开设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园林技术、护理等专业。在实际衔接运营工作中,其表现出的主要弊病如下:

    (一)衔接不到位

    据学生反馈,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在课程内容中存在重复教育内容,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比例设计差距大,加上缺乏与企业直接衔接的渠道,没有真实体现出衔接运行的理念。

    (二)管理制度不统一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虽然在管理上达成统一,但是在教育部门管理上存在分歧。由于中高职教育中,技能学习与学历职业由两个不同部门负责,为资格认定增加了额外工作。而且中高职教育在教育部门管理工作上表现出独立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统一方向。这些将制约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招生考试不合理

    历年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升学数据表明,中职教育升学率长期低于10%,生源稀少导致高职院校发展缓慢。其中原因是中职教育偏重于技术实践,较少涉及文化知识。但是在升学考试中,文化课比例较高,中职教育学生很难通过测试,以这种考试办法进行中高职教育衔接将不利于长久发展。

    二、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运营机制构建

    从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案例中,发现了衔接运营机制中存在的弊病,根据实际问题,探究出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运营中切实有帮助的措施,保障衔接运营机制的有效性。

    (一)衔接保障机制

    需要从多方面为教育衔接构建良好环境,从而保证衔接工作的可靠性。首先通过发布相关政策,为中高职教育衔接构造良好的实施环境,可以消除因部门不统一带来的不通畅问题。然后制定出相关法律条例,为长期保障衔接渠道通畅提供充分条件。集结各方的监督力量,借助法律的调节力度,将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长久进行下去。在政策与法律发挥作用的同时,需要投入专项资金维持各项工作的进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进度,督促相关条例的遵守情况。以上工作致力为衔接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为长期开展中高职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历与证书互换机制

    在较早时期,就已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受教育学历与职业资格证的互换,但是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该政策最终未落实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资格证的重要性和含金量都得到提升,围绕职业资格证制定的各种认证体系都逐渐完善,但是与受教育学历相匹配的认证则没有跟上时代,推行学历与证书的互换机制有重大现实意义。落实互换学历与证书政策,避免学生学习重复内容,免去额外参加认证考试的麻烦,便于统一管理职业教育行业。学历与证书互换机制的完善,将为中高职受教育者赋予自主学习权。

    (三)招生与录取衔接机制

    现行招生录取考试与学生学习内容出入较大,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无法选拔出高职教育需要的人才,需要构建与院校实际招生需要相匹配的招生录取机制。将报考人员的年龄限制与学历要求降低,考试时间灵活安排,加重考核中实践操作项目的比例与分值,为高职教育建立完善的人才挑选标准,降低高职教育的进入门槛,确保招生与录取渠道的衔接通畅,为中高职有效衔接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现行中高职教育衔接运营模式不佳,无法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受多方因素制约,人才培养效率低。从中高职教育衔接理论出发,通过构建完善的衔接保障机制,建立可认证的学历与证书互换机制,构建有效的招生与录取衔接机制,保障中高职教育衔接运行的有效性。构建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需要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共同主旨,教育內容合作沟通,协调课程比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共同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为社会发挥卓越贡献,收获教育工作共同成果。

    参考文献:

    [1]武金陵,闫智勇.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系统模型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10).

    [2]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