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范文 | 张猛 [摘 要] 国家注重发展体育教育,高校体育发展尤为重要,可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出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河套学院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就此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关 键 词] 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54-02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反映大学生在体质训练、有氧耐力、肺活量等方面的测试中都出现下滑趋势。以河套学院为例,我院大学生体育训练中表现的速度、爆发力、持久性、力量、韧性等测试项目学生成绩都不突出,不达标人数过半,女生身体素质较差,男生也不注重体质健康的发展。身体体态的结构也由“细长型”向“适中型”和“肥胖型”转变,身体结构尤其不健康,超重和肥胖问题已成为大学生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分析——以河套学院为例 (一)肺活量 测试结果显示,男生的肺活量均值是3947ml,而且大一、大二男生均值为4380ml,女生的肺活量均值是2664ml,大一、大二女生肺活量均值是2834ml,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高,而且存在明显下滑趋势,从大一、大二到大三、大四更加不注重体育健康的训练,对身体健康关注不够。 (二)50米跑 测试结果显示,男生平均时间大概是7.7s,大三、大四的男生平均时间要达到8.4s,女生平均时间是8.5s,大三、大四女生时间是9.0s,男生和女生的爆发力在四年的教学中是呈现下降趋势的,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立定跳远 在测试中发现,四个年级的男生表现成绩相差不大,大一男生244cm,大二男生246cm,大三男生245cm,大四男生246cm,女生的情况也大致一样。 (四)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 在一分钟内,男生测试结果四个年级存在明显差异,女生的结果也表现出差异,分布结果显示大一学生表现成绩较好,随着年级增高体育素质下降。 (五)坐位体前屈 测试结果显示大一女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较好,均值为17.6cm,与大二女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三、大四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大二女生与大三、大四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大四略好于大三,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级男生之间也存在递减趋势,这说明,关节柔韧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应通过相应训练来克服。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我约束不够,忽视体质健康发展 大学生生活习惯松散,自我放纵,无拘无束,很难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节奏,对自己的体质健康关注度不高,更多关注学业成绩和穿着外貌,对待体育课程也仅凭个人兴趣爱好,缺少科学健康的体育锻炼知识和保健技能,很难形成科学的体质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 (二)高校体质健康教育普及度不高 高校教育整体上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风气,对待体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关注度不够,体育部门的工作基本上都靠体育教师上课的教学来普及,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体育课上很难顾及到体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期考核成绩,学生也更关注自己的学期考试分数,所以健康教育的普及度远远不够。 (三)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内容枯燥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有待改革,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除了教室中以课本和PPT展示的理论知识,就是单一的重复训练,完全不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学习思维的开发和发散。由于缺乏强制性的约束和课下要求,学生对体质教育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久而久之体质健康教育课程并未真正走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质健康教育环境 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课堂教育双管齐下才能够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能锻炼意识和保健能力。(1)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大学生是青年,在自我约束方面还没有成年人成熟,在一些作息和饮食习惯上比较放纵,有些大学生经常熬夜玩电脑游戏,还有的大学生经常不吃早饭,其实这些行为对自身的体质是巨大的伤害。大学生的体质还在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和关心下,改变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2)在学校里形成热爱体育运动的风气。体育锻炼是强化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研究,体育运动对学生的骨骼和肌肉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并奖励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进步的学生。在学校营造热爱劳动的氛围。(3)弘扬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热情、更好、更强的精神。在精神力量的作用下,人们的干事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在校园里弘扬体育精神,对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质健康教育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校园里可以张贴一些弘扬体育精神的海报,印发一些体育运动员的宣传册,帮助营造体育精神的氛围。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逐渐控制自己的饮食,形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长期规律运动和保健,让自己的体质得到更有效更全面的发展,形成高校校园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教育的风尚。 (二)大力普及体质健康教育,全力支持健康教育发展 高校教育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每一位高校学子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关注体质训练,良好的体质训练、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体质健康教育是一切教育实施的前提,所以高校的有关领导和其他教师更要大力支持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体质训练的兴趣和意识,从思想源头上抓起,扎根落实。(1)扩大普及的范围。普及体质教育要落实到每一位大学生。健康的体质教育不能落下一个人。将体质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使教育内容不断科学化。一些体育课程仅仅是教授一些運动的方式和方法,并没有上升到体质教育的层面。应该将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营养饮食的课程加入体质教育的课程之中。(2)制订大学生体质教育计划。有计划才能有落实,大学生的体质教育也要制订科学的体质教育计划。计划中要体现教学的理念、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课程安排和教育的组织计划等内容。大学生体质教育的计划是开展体质教育的指导性文案,对整年度的体质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3)适时总结普及的程度和效果。在进行大学生体质教育的普及工作后,要适时进行工作的总结,建立大学生体质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效果的台账和年度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经验和最佳的普及方式。 (三)调整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课程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体育运动场地和专业的活动场馆,可以让教师更便利地进行教学和实操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的放矢,有选择性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丰富业余生活,养成健康的体质训练行为习惯。(1)成立兴趣小组。在原有教学组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意愿,成立兴趣小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带动下,大学生的体质教育就有了主动性。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的兴趣推动下,增加了体育运动的时间,保障了体质教育的效果。学校要从兴趣入手,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激发大学生对体质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2)重视课外教学。体质教育不是单独存在的,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要不断拓展教育的渠道和教育的形式。课外教学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体质教育方式。体质教育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满足体质教育的需求。体质教育也不是仅仅在课堂上的教育,而是贯穿于大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人生中的。因此,要重视体质教育的课外教学,认识到体质教育课外教育的重要性。(3)加强理论指导。理论能够指导实践的方向,正确科学的理论能帮助实践获得更好的发展。目前,大学生体质理论还不是十分完善,对体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一些院校在体质教育中,仅仅进行体育方面的训练,并没有进行体质教育理论知识的教授,这不利于大学生理解体质教育的方法和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体质教育的指导。 (四)提高思想认识,争取保障 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要加强思想方面的认识,提高学校教学系统工作人员和家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1)组织开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宣讲会,在高校管理者、师生、高校体育工作者内部形成责任意识。通过宣讲,让学生明白青年时期是建立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时期,学生应该把握住这一时期,不断加强身体素质,主动锻炼身体,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师生认识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可以有助于将一部分工作的中心向提高学生的体质方向转移,在学校和教师的推动下,大学生的体质会得到显著提高。(2)表彰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教育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人物,树立榜样,鼓励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行为。在充分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保障。在人才、物质、资金、社会各方面争取支持,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在思想上重视,也要切实行动起来。有了人才、资金的保障,才能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可能是不足的,要以高校体育教学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政府、高校、社会多方共同协作的机制。 (五)建立大学生体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在长效机制的作用下,大学生体质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让大学生体质教育常态化和持续化。(1)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利用高校体质教育的优势,在高校的指导和推动下,在高校附近的社区开展体质教育走进家庭服务,指导家庭的体质教育内容、方式和行为。在高校的指导下,家庭体质教育会发生很多变化。家庭成员在高校体质教育组织的帮助和指导下,体质训练也会有节奏、有资源、有帮助,他们的体质锻炼习惯一定能够很快养成。(2)增加覆盖面。大学生体质教育一定要注重宣传的重要性,要广泛发动人员,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增强宣传的效果,让广大市民认识到大学生体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进行大学生体质教育的好处,并参与到大学生体质教育中来。(3)提高大学生体质教育的工作能力。提高高校的工作积极性和推广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高校作为大学生体质教育的资源提供者和指导者,有很强的业务能力要求,因此高校体质教育部门自身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满足大学生体质教育的需求。(4)广泛开展推广活动。推广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质教育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讓大学生体质教育走向常态化,让社区和家庭认同并参与到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李海峰.从学校体育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因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3):29-30. [2]赖晓珍.大学生健康体质教育模式改革对策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4):200-2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