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生在被动结构上跨语言句法启动
范文

    张小凤

    摘 要 近年来,关于句子产生的认知机制已经越来越吸引研究者们的关注,且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关于高中生跨语言句法启动调查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笔者选取了惠州某重点中学高一、高二以及高三的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笔头图片描述范例,以及运用SPSS21.0软件里双因素方差和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尝试调查高中生在汉英被动结构上跨语言句法启动情况,有一定创新性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 认知机制 跨语言句法启动 被动结构 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对句子产出的研究展示了一个关于语言系统的有趣现象:說话者趋向于使用他们已经听到过的或遇到过的句法结构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在20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就有研究者已经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句法启动。然后Bock(1986)在她实验里再次阐述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在后面的30多年里,研究者通过采取不同的被试和不同的语法结构如双宾结构、介宾结构、被动结构等等进行了很多实验去证实这种启动并探索启动机制。其中,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从儿童、失语症患者及双语者过渡到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学者和研究者也建立一些有价值的理论:“结构启动模式”(Chang,Dell,Bock & Griffin,2000);“内隐学习理论”(Bock & Loebell,1990;Bock & Griffin,2000);和“激活扩散模型”(Pickering & Branigan,1998)。Loebell & Bock(2003)和Hartsuiker et als(2004)认为,倾向于重复句子结构不仅出现在单语说话者且出现在多种语言说话者上。基于这些关注和发现,后续的研究者开始热衷于研究句法启动。在最近的研究里,句法启动已经从语内启动扩展到了跨语言启动。许多研究集中在探索句法启动的存在,其中一些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句法启动是一个隐性学习的过程,这与基于句法表征和最近积累的适应紧密联系(Bock ,Chang,Dell & Griffin,2000;Ferrira & Bock,2006)。且被动结构是句法启动研究的重点(Bock 1986;Bock & Loebell 1990;Loebell & Bock 2003;Hartsuiker et al.2004)。

    然而,当前学界对于被动结构跨语言句法启动仍有争议,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又很缺乏,因此进一步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姜琳,2012)。并且笔者查看了许多的文献资料,发现前人研究对象大多数集中在本科生、研究生、中国学习者、失语症患者等,针对于高中生的被动结构句法启动研究少之又少,这对中国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相对有限。除此之外,笔者在惠州某重点高中了解到较多高中生在进一步学习英语被动结构时,仍然容易受到的汉英被动结构差异的消极影响。为此,笔者尝试结合汉语特性,将汉英被动结构作为切入点,以该学校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笔头图片描述范式,探讨高中生的汉英跨语言句法启动现象,所以本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

    2调查研究

    2.1研究问题

    根据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主要是调查高中英语学习者在汉英被动结构上跨语言句法启动的情况,并处理以下问题:

    (1)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高中英语学习者对在汉英被动结构跨语言句法启动上的敏感性是否会增强,以及不同二语水平的学习者与不同汉语启动句型之间是否具有交互作用?

    (2)不同被试的二语水平和性别、汉语启动句型对启动得分是否具有显著预测作用,预测方向如何以及有多大预测力?

    2.2研究工具

    牛津快速分级测试卷(2001)、启动任务材料(其中汉语启动句选自姜琳(2012),启动图片选自白璐(2014)、姜琳(2012)及Vasilyeva et al. (2010))、SPSS 21.0。

    2.3被试

    120名惠州某所重点中学的高一(1)班学生(低水平组),高二(1)班学生(中水平组)和高三(1)班学生(高水平组)参加了本次调查。被试均参加牛津快速分级测试(2001),低水平组平均分23.25(标准差:5.07255),中水平组平均分31.125(标准差:4.05214),高水平组平均分36.5750(标准差:5.03774),三者之间差异显著(Sig.=0.000<0.05)。

    2.4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包括36个汉语启动句和36张启动图片,每个启动句和每张启动图片在调查中各出现一次。36个启动句包含12个汉语主动句,12 个有标记的汉语被动句,12个无标记的汉语被动句,如(1)-(3)所示:

    (1)白雪覆盖了屋顶。(主动句)

    (2)自行车被父亲修好了。(有标记的被动句)

    (3)晚饭做好了。(无标记的被动句)

    每张启动图片都包含一个施事者和一个受事者,为了方便被试更好地产出目标句,笔者在启动图片的正下方呈现一个及物动词。除此之外,还包括36个汉语填充句和36张填充图片,每一个填充句和每一张填充图片在整个调查中分别出现两次,以转移被试注意,防止他们发现调查的规律,在每一次启动句和启动图片的呈现后,都伴随着两次填充句和填充图片的呈现。填充句是除了主被动句式以外的句式,而在每一张填充图片里只包含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这会引导被试生成不及物词句,如:A boy is running。所有的图片都按规定设置好为15厘米*15厘米。每一次调查持续大约40分钟,在每一次正式调查之前,会进行5分钟的前测,以便所有被试更熟悉本次调查流程。

    2.5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雷蕾,王同顺(2009)的笔头图片描述任务。它是一个3(水平:高/中/低)?(男/女)?(汉语启动句型:汉语主动句/有标志的汉语被动句/无标志的汉语被动句)?(产出句型:有标志的英语被动句/无标志的英语被动句/主动句/其他)的混合因素设计。性别、二语水平和汉语启动句型是受试内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是由受试根据不同启动条件产出不同句型的句数所得到的启动得分。关于所得到的英语目标句得分情况分为如下四种:(1)每个有标志的英语被动句,得2分;(2)每个无标志的英语被动句得1分;(3)每个英语主动句得0分;(4)其他句子得-1分。在高中低年级组上,笔者将把低年级组标记为1,中年级组标记为2,高年级组为3;在汉语启动句型上,笔者将把汉语主动句标记为1,无标志的汉语被动句标记为2,有标记的汉语被动句标记为3。

    本调查过程为:笔者先让被试看一个汉语句子,然后要求其正确地复述该句子并判断是否在调查中看过相同的句子;紧接着,笔者向被试展示一张图片,判断是否在调查中见到过相同的图片并要求其用一个英语句子来描述图片中的事件并写在下发在他们手上的A4纸上。整个调查过程,均通过被试教室里的MS Powerpoint自动播放呈现,每张图片呈现时间控制在20秒,每个句子呈现时间控制在5秒。被试复述句子的过程相当于生成汉语启动句,而描述图片的过程相当于生成英语目标句。

    2.6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由SPSS 21.0双因素方差分析得出,首先从二语水平的邊缘平均值来看,即高年级组的得分均值为9.513,中年级组的得分均值为6.449,低年级组的得分均值为2.436,高年级组学生的启动得分多于中年级组和低年级组的被试。其次,R方=.972(调整R方=.970),“二语水平”和“汉语启动句型”的交互效应对启动得分的解释量为97%。两者的交互效应也具有显著水平,即Sig.=0.000<0.005,这也表明不同水平组合(各单元格)之间的得分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高中英语学习者对在汉英被动结构跨语言句法启动上的敏感性是会增强的,不同英语水平的高中英语学习者和不同汉语启动句型之间存在显著交互性。

    通过由SPSS 21.0回归方程分析得出,以启动得分为因变量,性别、二语水平和汉语启动句型为自变量的模型1中的残差平方和为272.125,而回归平方和为1770.241, 残差平方和远小于回归平方和,说明这个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的方差,“二语水平”“启动句型”和“启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性别”和“启动得分”呈不显著负相关。性别的Sig.值=0.896远远大于0.05,说明其回归系数是不显著的。汉语启动句型的t值=17.745大于2,说明该变量是一个有用的预测变量,且汉语启动句型的Sig.值=0.000小于0.05,说明其回归系数是显著的。且通过本多元回归模型为Y=-6.603-0.307仔员?3.580啄昙叮ǘ锼剑?3.021缀河锲舳湫?回归预测方程为Y=-6.603-0.307仔员?3.580啄昙叮ǘ锼剑?3.021缀河锲舳湫停颐强梢灾廊叨云舳梅值脑げ饬Α?

    3结语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被试的二语水平越高,被试在被动结构上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越强。被试二语水平越低,句法启动效应越不明显。这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一开始会受到汉语习惯即语言负迁移的影响,但是随着二语的深入学习,学习者会减少或者有意识地去避免语言负迁移带来的影响。通过回归方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为促进高中生英语被动结构的学习,应该充分利用有用预测变量,如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当前的调查结论仅限于高中生汉-英跨语言被动结构启动,对于语内被动结构启动的制约因素还不能定论,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究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Bock,J.k.Syntactic persistence in language production[J].Cognitive Psychology,1986(18):355-387.

    [2] Bock,J.K.&Z.M.Griffin.The persistence of structural priming:Transient activation or implicit learning[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2000(129):177-192.

    [3] Chang,F.&G.S.Dell&K.Bock&Z.M.Griffin.Structural priming as implicit learning:Comparison of models of sentence production[J].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2000(29):217-229.

    [4] Ferreira,V.S.&J.k.Bock.The functions of structural priming[J].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2006(21):1011-1028.

    [5] Hartsuiker,R.J.&M.J.Pickering&E.VeltkampIs. syntax separate or shared between languages? Cross-linguistic syntactic priming in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s[J]. Psychological Sentence,2004(15):409-414.

    [6] Pickering,M.J.&H.P.Branigan.The representation of verbs:Evidence from syntactic priming in language production[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98(39):633-651.

    [7] Vasilyeva,M.&H.Waterfall&P.B.Camez&L.E.Gomez&E.Bowers&P. M.Shimpi.Cross-linguistic Syntactic Priming in Bilingual Children[J].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2010(37):1047-1064.

    [8] 白璐.被动语态跨语言结构启动的实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9] 雷蕾,王同顺.双语句法表征--来自汉英不平衡双语者句法证据[J].现代外语,2009(02):158-167.

    [10] 姜琳.被动结构的跨语言启动及其机制[J].现代外语,2012(01):54-6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