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文素养教育促进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
范文 | 宫晓慧 摘 要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双创教育越来越重视,从人文素养教育促进大学生双创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和路径,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素养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就业压力日渐趋现下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不仅能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也是培养社会满意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所在。 1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经过调查发现,高职大学生自身人文素养水平整体相对较低,对人文素养教育的认知不足,如自觉探求学习者仅仅9.8%,感觉自身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的占49.1%,沟通水平、表达能力有待提升的占62.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占48.7%,自信心不足的占62.4%,遇到挫折压力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占同56.6%。同时,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人文素养教育不够重视,对在校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没有相关的方案和措施,而有意识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双创教育中的高职院校更是寥寥无几。 2人文素养教育对促进高职大学生双创教育的重要作用 人文素养涉及到基础层级的人性、发展层级的理性以及精神境界层级的超越性,如尊重人的价值,追求尊严和幸福,珍爱生命,有责任感,做事认真,自控自爱,注重德行修养,意志坚韧,思维敏捷,善于创新等。可以看出这里面的很多内容都与双创有很大关联,高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对促进双创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1是创新创业教育革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高等教育必须逐步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高职教育必须满足政治、经济及文化的要求,因此双创教育要取得领社会满意的成效,教育革新必须涵盖融入人文教育的方案和途径,将双创教育发展成培养具备高水平人文素养的优质创新创业人才。 毋容置疑,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双创教育培养的人才只有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才能在社会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人文素养教育对大学生提升其综合素质,增加竞争优势非常重要,是提高高水平人才竞争力的必要内容,因此,人文素养教育必然逐步成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双创教育革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2.2是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内在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人才离不开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人文和技术的协同是激发创新创造能力的完美结合。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美感核对人的价值和需求的尊重,尽管科技技术很强,也不易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产品,而这些都是人文素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双创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的路径 3.1高校积极营造氛围,大力发展校园文化 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强大,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对在校生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等都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作用。深厚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萌发出认同感和信服力,洗涤心田,凝聚人心。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开设人文相关讲座,学生社团,宣传栏、校报或者广播站宣传经典文化,开展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增加具有人文氣息的校内景观,让在校生在美丽和具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中收到感化和启迪。 3.2加强双创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据调查得知,很多高校已经成立专业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然而人员组成却很复杂,如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均涵盖在内,其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亦是参差不齐,更有部分教师本身人文素养较弱。加强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就必须加强双创教师自身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创造能力实践,这样才能有实力培养和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首先,成立双创教学团队,有意识的进行师资人文素养提升进修。教师可以加强交流,互享资源,以老带新,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短板的修补。其次,有针对性的对双创教师进行培训,如创业政策,流程,相关法律咨询等,只有教师知其所以然,才能知道学生知其然。再次,提升双创教师的必备技能。如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咨询等技能,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合理规划、准确创业、应对风险等。 3.3促进双创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体系 创新创业不仅需要专业技能,企业运营知识,也需要其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这就离不开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双创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挖掘创新创业教材中的人文因子,并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传递人文教育。无论是人文知识还是人文精神,都学要大学生用很长的时间来吸收内化,所以,在双创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是一个长期的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4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李克强也强调,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高校要以双创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双创教学改革,探索人文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共融共生培养机制,为切实提高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秦红霞,陈丰,施咏清,张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J].科技经济导刊,2017. [2] 沈冬娜.人文视野下财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