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选修课“选而不修”问题的思考 |
范文 | 朱瑞 摘 要 目前高校选修课出现了很多问题,选修课“选而不修”、成为了“水课”重灾区。通过界定选修课与“水课”之间的联系来分析“选而不修”现象的负面影响和消极力量。在其产生原因上,主要包括课程本身、学生以及教师自身原因等。如何淘汰“水课”,需要良法,必须从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设置选修课程、调整学分学时、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选修课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水课” 学分 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1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选修课已成为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选修课是学校为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增加选修的课程,扩宽学生知识面。然而近来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大学生选修课程水平质量偏下。目前大学选修课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并不是真正热爱所选修的课程,往往只有少部分同学在认真听讲,“选而不修”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但是当前在教育界此方向的研究却很少,本文通过研究调查来探析“选而不修”现象的成因,并根据我国高校当前的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2“选而不修”与“水课” 到底什么是“水课”呢?在学生眼里,“水课”基本涵盖三个特征:老师好、分数高、学习轻松。这种学习轻松,得高分的“水课”不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探究、相互努力得到的双方受益的结果,而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对自我放松要求,能简则简导致的局面。“水课”的负面价值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分数含“水”高而失去评判标准的价值。 3高校选修课“选而不修”、成为“水课”重灾区的原因 在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中,“水课”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造成选修课成为“水课”重灾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3.1课程本身因素 3.1.1选修课程范围小,选择有限 学校在开设选修课程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学校的师资队伍及专业结构。无论学生感不感兴趣都必须要上,学习时大都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 3.1.2学分低,考试简单 由于课程内容简单,只要简单记忆就行,所以学生觉得不需要认真听讲,只需要在考试前突击复习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3.1.3课程内容简单 大学的公共选修课由于学时有限,往往教授的知识都流于表面,简单易懂,因此上课时大都不愿意认真听讲,而通过玩手机或做其他的事情来打发时间。 3.2学生的因素 3.2.1学习动机不足,只为拿学分 在目前我国实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学校通常都采用“学分制”,即“相对于学年制而言,以学分为单位衡量学生的学习量”。因此学生在选课时,那些只要求在期末考试时交一篇论文的课尤其受到学生的欢迎,认为只要能过、能毕业就行,不用学的多好。 3.2.2高分数的追求 当前很多高校在计算学生成绩时都采取平均学分绩点的方法,而最终的成绩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对此非常重视。基于此原因,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往往会选容易拿高分的课程,即使老师上课不精彩,但分高就行。 3.3教师的因素 一门课程是否成为“水课”除了有课程本身及学生自己的因素以外,教师个人对课程的认知和教学态度也决定了课程的精彩与否。教师自身也存在一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3.1教学质量差,重科研而轻教学 在如今的各高校里,无论是上级要求还是自己追求,教师的科研压力都很大,而且科研带来的利益更多。因此,很多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而无心顾暇教学,课堂也是敷衍了事。 3.3.2教学方式单调 “水课”老师上课最典型的特征便是对着PPT课件照本宣科,对于精彩知识点不拓展、引申,内容往往局限书本,停留在概念层面,只是一味的一言堂,自说自话,学生对这类老师的课通常都是抱以“混学分”的态度。 4良法善治,达到“选而又修”局面 大学选修课的比例不断提高,而“水课”的重灾区也在选修课,所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目前高校选修课“选而不修”的现状转换为“选而又修”的局面。 4.1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设置选修课程 优化课程体系,合理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使选修课的设置与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各类课程相关联,提供给学生更多选择。课程体系的优化有利于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志愿,使学生能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空间,突出个性培养。 4.2调整学分学时,课内课外考核方式相结合 考核方式应该多元化,结合课堂平时表现、课外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来作为最终成绩的评判依据,使学生能够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和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3引导学生正确選择选修课 学生要正确看待选修课,选修课是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扩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选择选修课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并能从中学到知识的课程,使自己从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建立中国特色的学分制[J].现代大学教育,2001(03):3-7. [2] 清华大学清新时报.何时向“水课”说不[EB/OL].http://www.shuixianggu. com/article-309552-1.html. [3] 陈潮光.构建高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理论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02):123-125. [4] 夏春明,范圣法.国内高校学分制绩点度量模式的比较与研究[J].江苏高教,2014(02):84-89. [5] 冯向东.推行学分制:教学制度与观念的深刻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06):59-63. [6] 邹吉高.浅析高校选修课的作用及其教学管理[J].湖南科技学院报,2005(10):222-224. [7] 陆国栋.如何打造真正的大学课堂[J].中国大学教学,2016(02):1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