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
范文 | 肖海鸥 摘 要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改革,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真正做好教学改革,就必须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从中学思政课教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思政课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 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人们仍然习惯于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方法,这主要是因为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仍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这仅仅还只停留在理论基础上,因此,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于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出一些有效方法。 1思政课教学中发挥中学生教育主体性的必要性 1.1发挥中学生教育主体性是时代的要求 21世纪是一个弘扬人主体精神的时代,近几年来,呼唤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主体性是由独立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组成,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造性,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来,离开主体性参与就谈不上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主体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①在中学思政课堂中,教师上课的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教师需要能够引导学生运用课本内容对于当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实进行全面、辩证、客观的分析,带领学生分清主流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培养出更多适应这个社会的优秀人才。培养中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创新思维,这不仅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这个社会的新需求。 1.2发挥中学生教育主体性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基礎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式旧课堂现状焕然一新,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有兴趣乐于探索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置所得讯息的能力,剖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协作的能力”②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职责应该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自我,让学生明白自己到底想要学习什么,从学习中自己能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它突出的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者应居于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地位。“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主张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的学生观,这是对“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最好诠释,强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更好地发展。 同时,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应该担负起让学生了解这个社会,认识到这个社会变化的作用,实际的参与到社会的各项实践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上面来,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舍弃以往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1.3发挥中学生教育主体性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必要条件 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探索不仅仅只满足于认识事物的表面,而是有主动探索事物本质的意识,这也是培养中学生教育主体性的任务之一。 人是不断向前成长的,这种成长是学生自我的成长,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一个不断自我建构的过程③。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教师都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技能都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老师只能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起一个领路人和监督者的作用,因为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对于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实践、运用等,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个好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也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必要条件,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还能学习为人处世的经验、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素养,处理事情的能力,培养中学生的教育主体性其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而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2思政课教学中发挥中学生教育主体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以来以知识教育为重,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从而逐渐演化成了以应付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而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以知识的灌输传授为主,不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不注重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成为了这种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流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愿望降低,中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不能充分得到发挥。 学校和老师为了升学率,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这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班学生的成绩,也不得不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教学目标,把书本上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以奖励或惩戒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熟记,而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把思想政治课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性传授课,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样的教学已经失去了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意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