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建构“问学课堂”,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范文

    陈志凯

    摘 要: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积极活泼的天性,建构起“问学课堂”,赋予学生发言权,通过独立试学、小组交流、班级展示、智慧追问以及变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碰撞思维、凸显个性、展开辩论并升华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9B-0049-02

    小学生的课堂总是活跃而且热闹,但这份激情往往受到教师的压制,被迫接收满堂灌教育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对于学习的兴趣。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能够利用这份激情,建构起“问学课堂”,通过独立试学、小组交流、班级展示、智慧追问以及变式练习等方式,赋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权、发言权,让学生发现问题、碰撞思维、凸显个性、展开辩论并升华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独立试学,提出问题

    在正式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一些学习的时间,针对该节课内容布置关乎教学重难点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试学。他们会在自学中向自己提出问题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节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些任务,让学生进行独立试学,并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首先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一节的前两页内容,并提出:“图片中的小朋友们玩得真热闹啊,踢足球、玩套圈、买气球、看小鱼,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根据图片中小朋友们的活动,同学们可以提炼出哪些数学问题来呢?”学生仔细阅读着文本上生动的插图,很快就提出了问题。有学生说:“可以看小雪和小华一共圈中了多少个,即算式7+12。”有学生说:“也可以看小华比小雪多圈中了几个,算式是12-7。”还有学生说:“小丑叔叔一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气球。如果想知道小丑叔叔还剩多少气球,可以列算式15-9。”有的学生非常聪明,直接数出来了小丑叔叔的手里还抓着6个气球,马上回答说:“还剩6个气球。”还有的学生则提出:“这些数学问题大都与减法有关。”我做总结:“大家的数学问题都非常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完成这些算式吧!”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进行了接下来的学习。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教学开始前的独立试学环节,不仅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教学重点难点,而且可以自行提问,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小组交流,碰撞思维

    学生完成独立试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即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学生在交流与思维碰撞中可以解决一些旧问题,发现一些新问题,学习的积极性在讨论的过程中被充分调动起来。

    比如在教学《倍的认识》这一节时,我让学生整理自己通过独立试学提出的问题,并拿到小组中进行讨论。因为“倍”并没有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直观的认识,所以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在分享的过程中碰撞思维,从而自行建构起“倍”的直观模型。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有学生说:“课本上画了白萝卜有10根,可以看成是5个2。还画了胡萝卜有2根。所以前者是后者的5倍。那么如果前者有16根呢?”有同学回答他:“16根就是8个2根,所以是8倍。”又有学生问:“那如果有3个胡萝卜,对于红色的萝卜又应该怎么说呢?”学生回答:“6根红萝卜可以分成2个3根,所以就是2倍。”上一个提问的学生对以上三种情况做了小结:“所以我们不看这些萝卜,而只看这些数字,那么如果想知道一个数字是另一个的几倍,就要看前者可以分成几个后者。”有学生补充道:“也就是把后边这个数当成‘1份,看看前边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份。”在讨论中,“倍”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就足够清晰了。

    通过小组交流和互相分享,学生可以进行思维的碰撞,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分享自己提出的问题,互相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共同的问题,进而形成对于教学内容比较成熟的认识。

    三、班级展示,凸显个性

    在独立试学和小组交流以后,学生已经对教学内容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具有了较为成熟的观点。这时学生会有十分强烈的表达欲望,希望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所得。教师就可以赋予学生这个课堂,使其进行班级展示,凸显自己的个性。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节时,我就赋予了学生极大的发言权,让学生进行展示。虽然之前学生也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仍停留在感性的層面。而这一节教学内容虽然较为抽象,但可以带领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对“分数”进行理解。抽象的内容可能相对较难理解,因此,我先让学生通过独立试学和小组交流产生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进行班级展示和表达。学生首先利用提前准备的教学材料展示了“1/4”,有的学生把一个圆形纸平均分成4个90°的扇形,指出:“每个扇形都是圆形纸的1/4。”还有学生则把一个方形纸平均分成4个小方形,并表示:“每个小方形都是前者的1/4。”然后学生进一步抽象出了单位“1”的概念。有的学生展示了4支笔,并说:“如果把4支笔看作单位‘1,那么每支笔都是1/4。”有的学生收集了更多学生的笔,总共有24支,并指出:“如果把24支笔看作单位‘1,那么6支笔才是1/4。”最后有学生做了总结:“如果单位‘1具体指代的内容不相同,那么1/4所代表的具体的物品及其数目也不相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学生积极展示自己通过独立试学和小组交流获得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飞扬个性,收获知识,锻炼能力。

    四、智慧追问,展开辩论

    在听完学生的分享以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提出的一些看法进行智慧、适当地追问,参与到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来,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辩论,获得对知识的更深入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这一节时,我详细讲解了乘法交换律。作为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个定律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发现和验证。

    因此,我采取智慧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过程。首先我问学生,“大家已经学过加法交换律,那么应该怎样用字母表达出来呢?”学生回答:“是a+b=b+a。”然后我进行追问:“基于加法交换律,同学们设想一下对于乘法而言有什么定律呢?”学生们经过讨论,认为可以把加号变成乘号,也就是这节课要讲的a×b=b×a。我又追问道:“那么如何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材这张植树图吧!”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小组数乘以每个小组中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就是总共的挖坑种树的人数。”还有学生分辩道:“也可以用每个小组中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乘以小组数,算出来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我补充道:“非常好,这就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乘法交换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那么完成抬水、浇树的总数呢?同学们要如何计算呢?”学生很快就写出了式子,即2×25=25×2,并计算出为50人。

    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虽然通过自学、讨论等可以理解一部分知识点,但难免不够深入。而教师适当地进行追问,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则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获得对教学内容更为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蓝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

    [2]郭成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5).

    [3]胡定刿.小学数学课堂“问得有效”略议[J].科教导刊(下旬),2015,(1).

    [4] 张文兴.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

    [5]张玉峰.浅论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发展[J]. 新课程(下),2014,(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