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网络互动课堂中的教学研究 |
范文 | 戴园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兴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打破常规的全新教学模式,正受到教师的青昧。本文探讨了翻转课堂在网络互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点,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中《圆的认识》一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成效、教学反思等方面深入分析,展现了网络互动平台下翻转课堂教学开展的基本过程和对其的努力方向的总结,为今后在网络互动课堂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网络互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39-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翻转课堂”逐渐走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引起了广大反响。利用网络互动平台,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研究,为此,教师要设计好任务学习单,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 以苏教版教学教材中的《圆的认识》一课为例,浅析与评价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研究的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圆是小学数学唯一一个曲线图形,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利用翻转课堂,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从以下五点进行设计: (一)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教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达成五个目标:1.了解圆的基本特征;2.理解圆心、半径及直径的含义;3.会用圆规画圆;4.能发现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5.理解圆作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二)课堂自学检测 通过“自学检测”三道题,检测学生课前自学情况,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三)课堂进阶训练 以课堂“进阶作业”为载体,学生的自主性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来比较圆的大小,能借助不同工具画圆和测量一个圆的直径,发展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 (四)开展协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我为硬币来分家”的探究活动,利用纸板、剪刀、硬币等材料,运用圆的特征来设计硬币分拣器,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进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结果展示汇报 分小组介绍设计思路,展示成果,总结经验或不足,其他小组提出质疑或改进意见,给予适当评价。 二、教学过程创新 (一)颠覆教学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颠覆传统的教学环节,利用网络资源——微课平台,实现课堂的翻转。课前观看视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将学生的“学”放在课前,课堂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答疑解惑时间,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有了热情,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通过课前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会了画圆并且认识了各部分名称。课堂上,教师在自学检测作业中让学生“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使课堂时间更加高效。 (二)转变师生角色,增强课堂互动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从知識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由原来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探索者。教师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就对课堂学习形式做了预告:课前自主学习成效检测——进阶训练——开展“我为硬币来分家”——设计、合作、实验、汇报。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初步了解,不仅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在“进阶训练”这一环节,是对圆的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索后,全班交流结果,由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或者提出不同的想法。教师设计好学习任务单后,只要做好参与和引导的工作,在合适的时机引导和总结即可。这样将课堂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能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课堂的互动性得到了增强。 (三)引入游戏设计,增加课堂趣味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经常会感到无聊烦闷,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探究”环节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情况。以游戏的形式来设计这一环节,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圆的直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设计“我为硬币来分家的游戏”。教师提供好材料,并明确设计要求:1.设计开孔。并思考和“圆”相关学习内容的联系;2.小组讨论最佳方案并利用纸板、剪刀进行制作;3.试验轨道能否成功,并总结经验。 具体的要求能够给学生明确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设计的过程不仅富有趣味,而且促进了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提升,学习的氛围更加轻松,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了知识从“学”到“用”的转变。 (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知识应用 网络互动课堂可以突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延展课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课前学习时,学生不仅可以根据微课程学习《圆的知识》,也可以搜索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交互软件,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在“展示汇报”环节,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评价总结,呈现更多课堂生成,增大了课堂容量。学生的参与感增强,更加热爱数学学习。生生互动中,学生奇思妙想,联想到更多与圆有关的设计和运用。 翻转课堂使数学课走出文本,走进校园、融进生活、走向社会。数学无时无刻不在,在网络互动平台地技术支持下,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借助多媒体自学,同时将所学的应用到生活中。 (五)借助微信分享,实现家校共育 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分享,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学,也是一种快乐。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分享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学习成果、自己的总结反思等等。利用微信,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在课前学习任务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后可以一起探讨交流。学生可以充当小老师,教家长有关圆的知识。教师课后利用微信,将学生的“设计稿”“硬币分拣器”分享到群里,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家长也可以不定时地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实现“家校共育”。 三、教学成效分析 (一)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 基于小学数学网络互动课堂平台,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还可以借助翻转课堂,在课前观看微视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后微信分享等方式进行互动学习。随着易加平台、一师一优课等各种互联网交互平台的广泛使用,教学信息量更大,学习形式更加多样、便捷。 (二)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 利用翻转课堂,学生的学习时间就不再局限于课堂。课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对于简单知识的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环节简化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提升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视频或者用搜索引擎查找提前与新知相关的内容,不仅锻炼了利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加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导进阶训练、实践探索,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四、教学实践反思 (一)网络资源平台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机会日益增多,我们应建立更多健全实用的网络资源平台,并对网络平台优化推广,教师应该是平台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二)翻转课堂技术运用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同时对课堂授课的时间作了重新的規划,是紧跟时代步伐的教学改革。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主动学习翻转课堂技术,并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优化自己的翻转课,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三)学生学习素养提升 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是网络互动课程的基础,这需要教师在平时注重培养。教师应结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进阶训练、实践探究、展示汇报、课后微信分享等常态化,将翻转课堂与平时教学相融合,将网络互动课堂落实到实处。 五、总结 本文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网络互动课堂中的教学研究,通过对“圆的认识”一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探讨和深入分析,为今后在网络互动平台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为真正实现翻转课堂与小学数学网络互动课堂的有效融合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伟,刘思圻,孙琰.基于网络互动平台下的翻转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9). [2]李玉燕.“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J].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7). [3]贺得海.基于翻转课堂下的数学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9,(6). [4]陈爱兰.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教学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7,(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