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复杂性思维的初中历史教学资源优化策略研究 |
范文 | 耿雯雯 摘 要:素质教育的创新要从转变思维开始。二十世纪兴起的复杂性科学及蕴含其中的复杂性思维,更加关注知识教学的开放性、过程性及非线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简单性思维主导着历史教学,然而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简单性思维的运用不可避免地导致本应鲜活的学生思维变得僵硬、机械。历史学科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主体、过程及结果的复杂性,在多元化时代,用复杂性思维对待历史知识的复杂性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进行历史学习。 关键词:初中历史;复杂性思维;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81-02 马克思说过,“那些发展着自己物质的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复杂性思维”最早源于二十世纪末期的复杂性科学,是指根据系统的结构、关系和性质,将对象有机的组织起来构成模型,从整体上研究系统的功能及行为,具有非线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复杂性思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思维模式,也不会提供给我们固定的思维流程和问题答案,而是通过运用复杂性思维对一个问题处理后获得处理事物的方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复杂性被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思维品质,被广泛的运用到各个学科中,并成为一种新的态度、一种看问题的新的视角。 一、关注主体复杂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对象是“现实的人”。而人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但相比于其他生物,人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能够超越本能达到理性的升华。历史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且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显著的特色就是“复杂性思维”。灵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是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重要手段。只有用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人”的观点理解历史教学,才能开启学生复杂性思维能力的钥匙。 历史是客观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指导,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是因为历史人物的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感受人物的真实形象,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思维复杂性的培养。另一端对于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教师可以通过补充资源,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经济层面: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2)政治层面: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敢于重用著名的谏丞魏征,任命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和富于谋略的房玄龄作为宰相;确立了新的宰相制度;加强了“三省六部”制,精简中央各级行政机构,既节省了财政开支,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又大大减轻了劳苦人民的负担;(3)教育层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大兴学校。可以说,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发展较快,从而形成了当时的“贞观之治”。虽然,历史上的唐太宗为社会及国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虚荣好名、残忍好杀,尤其是在贞观后期,唐太宗大肆挥霍、骄奢纵欲,大大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导致怨声载道,或许唐太宗因为没有熬到晚年,恰恰成就了他看似完美的人生。 由此可见,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整合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学习历史,使其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促进学生复杂性思维的形成。 二、关注过程复杂性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变过程。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认为“在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要性和偶然性,首先要承认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因素都是由无穷多个社会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所以,历史的发展过程具有复杂性。” 比如,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充满着曲折性和复杂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可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资源:首先,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诞生都充满着极其复杂的斗争过程,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也都如此。从欧洲中世纪末叶开始,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剥削制度,经过了多年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残酷斗争,才最终稳定下来。资本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以一种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消灭所有剥削制度,是一次最彻底的革命,可想而知其建立的过程必将充满着更加尖锐、复杂的长期斗争。其次,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实现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实践”的飞跃。社会主义起步晚、起点低,要使原来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落后的国家革命与建设的任务变得更加复杂、困难,不仅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遗留问题,还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地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新旧两种制度的尖锐矛盾和复杂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最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需要同时解决国内、国外的斗争环境,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是对资本主义的严重威胁,也是对传统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斗争。 这样,通过比较分析,引领学生从众多历史现象中寻找到共同点,分辨历史现象的异同关系,明晰历史发展本质,有助于学生复杂性思维的形成。 三、关注整体复杂性 复杂性是世界历史整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历史并非是简单、静止事物的集合,而是普遍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交叉融合的结果,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各个国家逐渐地融入到世界历史中,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复杂性的现实世界。 比如,在学习世界历史一课时,可引导学生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来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描述、基督神教对“地上天国”的设想等,都是人们“简单性思维”的表现,其复杂性被简单化和抽象化。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迅猛发展,逐渐打破了各个民族之间的隔阂,增强了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逐渐出现了世界性历史。可以说,世界历史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生产力和民族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来看,人们的普遍交往是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只有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世界范围内的交往才能成为一种必要和可能,这样就促使各个国家和民族维系在一个共同的交往圈中。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不同的发展阶段既具有不同的形态,同时也兼具复杂性。回顾我国历史,从古至今历经数个朝代,都有着国家和民族间的贸易和交往,可以看到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和平发展,是促进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有效途径。清朝时期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错过了历史性地发展机会。由于当时中国与先进国家之间已经有了较大差距,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再次推入了世界历史中,使得中国真正地融入了世界。然而,融入的过程卻远要复杂得多。世界历史的复杂性来源于不同国家的发展程度不同,他们通过不断扩张资本,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复杂性整体。而在这个复杂性的整体中,各个国家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这样,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世界历史的整体性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复杂性,加深学生对世界历史的认知程度,有助于学生复杂性思维的培养。 四、结束语 新课标后,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复杂性思维分析历史现象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此,复杂性视阈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更加强调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通过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复杂性思维,为处理和解决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使历史教育呈现出生成性、开放性和整体性特点。 参考文献: [1]施雪辉.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研究[J]. 文理导航,2019,(4). [2]李岚. 基于学生本位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思考——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2018,(8). [3]范磊. 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