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 |
范文 | 袁睿泽 摘 要 隨着我国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不断深入,相关的数学能力、数字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生的能力已经不再停留在试卷上的分数,更多的是如何应用。在实践中,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数学基础,同时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低,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比较弱。面对这些高职学生的现状,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分析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采用更加生动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课外小组;重视课本知识的巩固以及建模知识的应用等等,深度探讨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数学建模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13 On?the?Training?Strategies?of?Mathematical?Modeling Abilit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YUAN?Ruize (Shaanxi?Institute?of?Technology,?Xi'an,?Shaanxi?710300) Abstract With?the?continuous?deepening?of?China's?modern?social?process,?relevant?mathematics,?digital?and?applied?abilities?have?received?more?and?more?attention.?Students'?abilities?have?no?longer?stayed?on?the?test?papers,?and?more?are?how?they?are?applied.?In?practice,?the?foundation?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is?weak,?especially?the?foundation?of?mathematics.?At?the?same?time,?the?interest?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is?relatively?low,?and?the?ability?to?apply?knowledge?is?also?weak.?Facing?the?status?quo?of?these?higher?vocational?students,?this?paper?starts?from?the?actual?situation,?focuses?on?the?necessity?of?carrying?out?mathematical?modeling?course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s?well?as?the?existing?problems?and?proposes?solutions:?using?more?vivid?teaching?cases?to?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Establish?an?extracurricular?group;?attach?importance?to?the?consolidation?of?textbook?knowledge?and?the?application?of?modeling?knowledge,?etc.,?and?deeply?explore?the?cultivation?of?mathematical?modeling?ability?in?higher?vocational?schools. Keywords 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mathematical?modeling;?application?ability 数学知识在当今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不但是一门基础学科,需要学生们认真学习,打牢基础,更是一门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学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发现其踪迹。但在高职院校中,一方面,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没有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觉得自己未来的生活中不会涉及较复杂的数学,从而只满足于试卷上的及格分。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就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体现,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基础,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的措施。 1?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课程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高职院校的数学建模课程的开展中,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如何将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深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课程的必要性。 (2)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十分紧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送职业技术型人才,才能实现院校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数学建模的课程的开展就是书本上的知识、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良好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对于应用能力的提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职院校的数学建模教育现状 (1)重视程度仍需提高。现如今,在高职院校的数学建模课程的开展中,许多教师对于数学建模课程有一定的重视,并且积极开展课堂创新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但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部分院校教师对于数学建模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教学中还是以课本上的知识为主,缺乏理论领域的拓展与创新,缺乏实践层面的开拓进取,在课本中的知识点层面还存在断裂的现象,缺乏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体系的形成,在教学内容和方法层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高职院校在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创新。 (2)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还存在对于一些课程的压缩,数学建模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丰富的数学建模教师,导致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建模的乐趣,从而无法提高学习积极性而消极对待,进而導致院校对于相关课程的压缩;另一方面,学校对于数学建模的课时量也在压缩,导致其缺乏相关实践内容,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讲解。 (3)教学方法与内容较落后。在教学方式层面,高职院校的数学建模教学存在数学方法与内容较落后的现状,许多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惯于打击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缺乏知识的双向互动,导致学生只能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非发出者,进而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等多种能力都不能得到提升。因此,高职院校改变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3?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1)应用生动的学习案例引出问题。对于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潜能。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一些具有趣味的案例出发,进行深度的分析,帮助学生们深入浅出的理解题目,从而介绍相关理论和概念,通过这样的数学学习,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恰当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通过对一个数学建模案例或题型深入浅出的讲解,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会学生们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例问题,拒绝数学无用论的出现。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多加关注和培养,通过对思想方法的培养,进一步建立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解释问题”的思维习惯,这应该作为数学建模的教学重点加以应用。 (2)建立课外兴趣小组。课外兴趣小组在数学建模教学的深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建模的乐趣与探索的重要,应该组织学生们开展相关兴趣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体会到建模的乐趣。一方面,课外兴趣小组辅助数学建模的课堂学习,在课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相关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度消化;另一方面,课外兴趣小组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使其在数学建模的道路上逐渐探索,取得相应的成就。在参加数学建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中,不乏学习成绩十分好的同学,这些同学在数学建模的学习中都拥有巨大的潜力,能够带领其余同学在探索与发现中不断进取,不断进步,从而对于数学建模的兴趣逐渐加大。 (3)重视课本习题的使用及拓展。对于高职院校的数学建模教学来说,更重要的基础的巩固与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本习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课本的基础知识和课后习题为基础,联系实际内容与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提供教学方案。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习题进行相应的改编,使其能够结合实际,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较浅的生活阅历使得学生自己难以将课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难以从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本质,因此容易出现相关的思维误区,导致教学的效果不好。因此,教师应该从浅显易懂的问题入手,从课本习题入手,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锻炼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们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当学生拥有一定的数学建模的基础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具有一定探索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题目,培养学生使用数字运算能力、推理验算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使其能够不断进行创新与思考。对于开放性试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在数学建模学习中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进行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时应该时刻想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想到数学思想的实际应用,有效利用模型解决相关问题,不能为了模型而模型,而应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模型。教师利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师生讨论以及相关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当学生的建模能力不断提高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问题以及组织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模型。 (5)结合实际,提高应用能力。在数学建模教学中,面对不同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训练计划,从专业的差异出发,归结与专业的相关性,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需求。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教师应该对专业的特点以及属性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根据专业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应用层面,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数学建模知识将实际结合起来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示范作用,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建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对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点应用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数学建模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体现,从学生的数学基础出发,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探索与发现,同时对于数学思想的应用、创造能力的提升也有较高的要求。作为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数学素质的综合提高,数学建模的教学的开展以及对学生的继续培养,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帮助学生在社会中拥有自己的优势。 4?小结 数学建模课程在高职课堂的开展是一项重大的进步以及伟大的创新。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推广注定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是需要教师们不断总结与创新,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意识到数学建模教学在未来生活以及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体系;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高职学生的数学知识较薄弱,需要巩固基础,不能急于求成,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而不做拓展,只有当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最高效的教学。教师在高职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从实际出发,从联系出发,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曹桃云.基于数学建模视角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3):48-50. [2] 王欣欣.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8(32):36. [3] 赫英迪.“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高职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8(22):165-167. [4] 龙彬.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33-134. [5] 魏勇军,郑敏,聂思兵.运用数学建模开展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江科技,2018.39(09):124,1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