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势下高职康复工程技术类专业建设探讨 |
范文 | 朱璇 朱杰 摘 要 康复工程类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康复器械产业是一个新崛起的医疗器械产业分支。做好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可以为行业发展提供源动力。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康复产业相关新动向的研究,提出康复工程类高职专业建设的方向与思路。 关键词 康复工程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17 Abstract The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is a new developed specialty, and the rehabilitation device industry is also a newly emerged branch of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oing the work of matching the talent training with the needs of the company can provide the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is paper intends to research on the new trends of rehabilitation industry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so that we can find the direction and ideas of construction of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Keywords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1 康复工程技术概述 康复工程技术是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的交叉学科,也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研究方向是运用工程学的技术来研究人体康复过程中的康复评定、治疗、训练、功能代偿等环节中所需要的装置、设备和仪器。近十余年来, 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康复工程目前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也成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2] 传统康复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假肢、矫形器的设计与制造,以及轮椅、训练器械、康复评价设备等工程技术。近几十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康复工程的研究内容也取得了转折性的变化,在医学、生物力学、材料、机械等传统领域基础上,已拓展涉及微电子、计算机等工程学科中的大部分领域。 2 我国康复器械产业的发展 康复器械通常是指在康复医疗中用于康复训练与治疗、帮助功能提高或恢复的器具。广义的康复器械是指为改善功能障碍者功能状况而采用适配的或专门设计的任何器具、设备、仪器、技术和软件。康复器械的发展与康复医疗密切相关,康复器械是康复治疗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康复器械产品种类繁多,按照应用领域分类,康复器械包括康复医疗器械、康复教育设备和辅助器具等,其中康复医疗器械按照作用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康复评定器械、康复训练器械和康复理疗设备。按照服务对象,可分为残疾人康复、养老康复、医院康复、家用康复等。按照国际标准 IS09999:2011,康复器械产品可分为12个主类、130个次类和781个支类。不同的细分领域产品,面向的客户群体也完全不同。 根據《2018-2024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分析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2016年我国康复辅助器具整体市场规模约5200亿元,其中康复辅助器具产品规模约3890亿元,康复辅助器具增值服务规模约1310亿元。我国康复医疗器械的生产具有品种多、批量小的特点。目前,国内康复器械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几个较为低端的细分领域中,很多厂家仅集中在某一类或几类器械的生产。如江苏的鱼跃医疗,主要集中在家用血压计、血糖仪、呼吸机、轮椅等较用康复辅助产品的生产,伟思医疗主要集中在产后康复、精神康复等领域,且这些企业大都处于成长初期。而像康复机器人、人工生物材料应用等高端康复医疗器械,主要被国外垄断。进口产品占主流,国产康复器械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出现,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人口发生残疾的风险也逐步增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有2.4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1/3以上有康复需求;约2.7亿慢性病患者,其中50%以上有康复需求;在意外损伤方面,平均每5人就有1人一生中可能遭遇运动损伤、跌倒、工伤、车祸等。这些均将拉动对康复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其中养老机构的康复器具和家庭用的康复器具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康复辅具产业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2万亿元。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同时,近几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的发展,新型技术正由传统的工业生产领域逐步扩大到医疗、护理、康复等领域,在2017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规划出九个人工智能重点产业,其中医疗、健康和养老独占两席座位,为康复工程技术的发展又开辟了新天地,也提出了新要求。[3][4]康复设备将具有趋向物联网化、智能化的趋势。我国的康复器械生产虽然目前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但新技术的出现,为我国康复产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是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 3 我国康复工程教育的现状 国内市场对康复服务和康复器械产品的巨大需求以及康复器械产业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对康复器械类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具有康复工程专业知识的人才极度缺乏,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对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康复工程行业起步较晚。康复工程技术行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康复医学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康复医学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起步较晚,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我国康复工程行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假肢矫形器行业,落后于国外近30年,[5] 落后于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也有10余年。长期属于较为冷门的行业, 社会对于其工作的重要性严重不足, 导致难以吸引人才加入这个行业,也较难留住人才在这个行业内长期工作。 (2)行业专业对口人才缺乏。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康复工程行业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才的缺乏。我国康复工程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程度较低。以南京市为例,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辅具行业从业人员大都为大专以下学历,非专业学校毕业生,为经过专业学校的系统专业学习,大都无职业资格认证,多为临时工,以师傅带徒弟形式培养,且人员流动性很大。[6] 据调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行业标准不完善、行业较为冷门、社会认知度不高、无专业技术职称等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学校专业设置滞后。我国高等学校在康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也十分欠缺。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康复工程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左右,目前开设康复工程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假肢与矫形器技术这三个康复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含本科)仅六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华东地区仅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两所学校有合作培养康复工程技术专业本科及专科学生,无一所学校开设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和假肢与矫形器技术这两个专业,去过每年这三个专业的本科及专科毕业生一共仅100余人。且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毕业后愿意在本行业从事工作的人员比例很低。[7] 这与国外的康复工程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日本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国家的康复工程人才培养层次完整、职业认证资格制度规范、人员稳定,为这些国家的康复工程行业发展提供了极大了推动力。 4 结论与建议 (1)我国康复工程行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康复工程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高速发展期。6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打下一定的产业基础, 此时社会需求又由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因素由原来主要面向残疾人拓展到面向中老年人对健康品质生活的追求上,市场需求空前巨大,而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3D打印、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又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新技术支撑。同时,近年来,中央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断增强,相继发布如《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意见》《中国制造2025》《推进“ 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等若干政策文件,均可惠及康复产业的发展。所有这些利好条件,都是康复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康复工程行业必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大发展期。 (2)加快康复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同时也是挑战期。要能够把握住产业发展的机会,人才培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达地区,目前仅上海有两所学校合作开展康复工程类专业本科及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每年毕业生仅30余人,远无法满足产业升级发展需求。江苏省原有6所高职院校开设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但无一所设有康复工程技术类本科及专科专业。这些学校,特别是设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校,应在原有专业基础上,开设康复工程技术类专业,在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招生的同时,面向社会人员招生,开展全日制教育及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工作,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加强与企业对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学校的人才培养,特别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 是在国家政策部门指导下,为行业企业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应充分调研企业的用人需求, 加强校企合作,在招生人数、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企业充分对接,缩短从学校毕业生到企业用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使学校毕业生能更好符合企业岗位的工人需求。同时,课程设置要關注行业出现的新技术、新动态,及时将行业出现的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教育中,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始终能跟上市场步伐,甚至起到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作用。 (4)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完善康复工程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康复工程行业内,除假肢矫形器领域有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制度,其余领域的行业相关管理制度存在大量空白,这也是制约我国康复工程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可借鉴德国、英国等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行业协会制定企业相关岗位的职业标准,高职院校承担岗位职业技能的培训及考证工作,并将在校期间的岗位职业技能证书与毕业证书挂钩,从而推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总之,我国康复工程行业目前迎来了难得的升级发展机遇。要能够抓住这个机遇使行业迅速发展,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及学校的共同努力。我们作为职业类学校,承担着为行业企业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把握政策导向、把准市场脉搏、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为行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源动力,使我国康复器械类产品制造更上一层楼,任重而道远。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8年度院级科研项目(康复品牌专项)项目名称:新技术发展下康复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调查与研究 ?项目编号:JKPY1808 参考文献 [1] 张济川.康复工程和辅助技术的发展历程、内涵和理论基础.2011.6.17(6). [2] 张济川等.新技术在康复工程中的应用和展望.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6). [3] 喻洪流等.国内外康复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6.4.10(13). [4] 胡天培等.康复工程的研究进展与前瞻.中国医疗器械,2004.28(1). [5] 沈凌,喻洪流.国内外假肢的发展历程.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3). [6] 肖源.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辅助技术专业服务人才现状的调查研究.科教文汇,2012(16). [7] 肖晓鸿.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职教通讯,2017(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