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 |
范文 | 钱萍 摘 要:随着网络化教学的日益展开和普及,高校思政课也随之进行了改革。本文结合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总结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和教学特色等方面实现的突破与表现。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B-012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吸纳、融入了全新因素,迈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新时期。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第一次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这个全新概念,为所有师生明确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基本发展思路。2014年3月,全国首门高校思政课在线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播出,开创了我国高校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的先河。2015年,清华大学先后推出了四门思政课MOOC( 慕课),在校内进行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大大推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运用。2015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要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计划到2020年认定三千余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任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与时俱进之举,为高校思政课的创新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一、教学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把中国变成一个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让学生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深刻理解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 根据课程性质和具体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1.线上自学和拓展为辅。将课程有关的历史背景、基础知识放在线上。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事先布置学生依据网络教学平台“单元学习”栏目下的“本节导学”“课前自学”内容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完成对史实的基本了解。“本节导学”是关于本章整体知识的结构概览,“课前自学”是重要知识点的阐述、说明、介绍。如第二章第二节洋务运动这个内容下面包括洋务运动、李鸿章与北洋舰队、容闳与留美幼童等内容。通过这些资料,学生在开课之前,就可以预先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学生自学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线上“答疑讨论”栏目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在线上一对一地单独作答,如果问题比较集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进行统一解答和互动交流,从而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突出重点。 2.线下理论讲授为主。按照章节进行课堂讲授,整个学习以课堂学习为主、在线学习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提问等形式将相关的线上内容导入到课堂教学中,做到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这样,有了之前线上学习的铺垫之后,教师再在课堂上讲授,就会相对轻松得多,学生也感觉自己在线上的学习不是一种浪费。同时,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进行有重点、有深度地讲授和解读。 3.讨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讨论和实践之前,教师应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5~8人为宜,每组安排一个组长,组长负责布置组员的分工和任务,大家相互协同,相互配合。讨论的主题应该在讲相关内容之前的一周或两周,教师提前布置,讓学生有充分的搜集资料和准备的时间。讨论主题既要结合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启发性,也要结合学生的关注点,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如第一章可以结合香港问题讨论西方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第二章可以讨论如何对李鸿章、慈禧等历史人物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第四章可以讨论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第七章可以讨论国民党为什么失败,等等。也就是说,在教学方法上,将传统的灌输式向研讨式转变。 通过讨论和实践的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走进教学,走进历史,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自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运行,到2019年秋季,四个学期共运行四个轮次,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最直观的表现是,将采用混合式教学后四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之前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学生的不及格率明显降低,成绩普遍提高。当然,考试成绩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丰富的线上资料拓展了学生视野,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的紧密结合、个人和国家的紧密结合,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进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更加准确的把握,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深切。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在每一学期的教学过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63.2%的学生认为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益处多多,乐于接受;29.5%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比较麻烦,费时费力;7.3%的学生不置可否。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是喜欢和接受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 四、特色及亮点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1.学生人数多,覆盖全校所有本科生。在授课对象方面,2018年3月至 2020年1月,本课程覆盖了全校各个专业开设“纲要”课程的所有学生。也就是说,所有本科生都采用了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不管是三十人左右的小班,还是近二百人的大班,全部一视同仁,没有区别对待,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化。 2.混合式教学全面贯穿教学全过程。“纲要”课程共十四个章节,全部配备了线上学习资源,并将其运用到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课程所有教学内容的全面涵盖。基础知识点事先在线上预习自学,重要知识点、疑难问题在线下集中统一讲授,难易结合,点面结合。而且,本课程要在三十二学时内讲授中国近现代近180年的历史,跨度大、内容多,无法在课堂上将每一个重点展开、讲透,通过线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一些基本史实获得常识性的认知,从而将可利用时间变长、空间变大,实现了效率最优化。 3.线上内容以视频资料居多,更加形象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每一章相关资料的选择上,教师精心挑选视频资料,尤其选择那些最具说服力和代表性的资料,做到去粗取精、去繁就简。同时,紧跟时代前沿,不断快速更新,将最新学术成果与时代热点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在学生面前。 4.期末考试之前布置自测题。在期末考试之前,教师在线上布置自测题。这些题目覆盖每一章内容,是所有重点、难点的集中归纳。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自主测试一次或五次,记录最高成绩,选择测试五次的学生比较多,因为测试次数越多,涵盖知识点越多,复习面积越大。 5.课后拓展。在每一章的设置上,都有一个“课后拓展”的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必读书目和视频、音频、网址等资料,是对课程相关内容的扩展和延伸,这样就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对本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日后进行更加深入的學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6.紧密联系现实。“纲要”课程是高校四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在教导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其宗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成为当代中国有担当的青年一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重过去与现在的衔接,把“国史”和“国情”联系起来。如讲授第四章五四运动时,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的讲话,组织学生开展以“青春万岁”为主题的演讲,不仅以实际行动弘扬了五四爱国精神,而且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五、存在的问题 在“纲要”课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从学生角度来讲,存在登陆次数少、成绩更新不及时、多少有敷衍心理、期末测试请别人代替等,从教师角度来讲,存在如何进行线上线下无缝连接、如何尽快把最新的学术成果上传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怎样进行评定和激励、如何全景式、线条式展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如何把历史与今天有机融合等等。这些不足亟待需要尽快完善。相信在日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会一一得到完满解决。 本文是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西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成果(课题号19JDSZK047)。 参考文献: [1]王冬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四位一体”教学改革探索[J]. 北京教育,2018,(10). [2]李军.刚高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 理论导刊,2019,(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