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基于“对分”的材料力学混合教学研究 |
范文 | 王凤仙 王旭 王英利 摘 要:材料力学是工科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它对学生知识、思维、技能及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手机为媒介的网络对课堂入侵、碎片化思维、学习的新模式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应用转型发展背景下以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为目标,对课程进行“对分”混合改造。经过三年的运行,制作、整理出适用于二本应用院校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混合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混合学习;对分;材料力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B-0004-02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标配。近几年,国内外高校录制了一大批品质优良、制作精美的慕课,这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时间大家把线上教育当成解决教学问题的灵丹妙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師使出浑身解数,想把学生从各种不走心的游离状态吸引到课堂中,试图提供优秀资源填补学生的课余时间,结果却收效甚微劳神费力、心力憔悴。即使强制学习,也存在“貌学神离”“边学边忘”“机械模仿”“支离破碎”等现象,教育效果打折,学生接受到的知识和能力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传统教育和线上教育存在的意义、形式、价值?学校存在的价值?课程该怎么进行?因此有效的监管和引导的作用凸显出来,线上、线下的新型混合教育由此产生。 材料力学是理工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材料力学具有零碎、内容多、计算量大的特点。因为是一门传统课程,国内外已对其进行多年的研究,具有大量的参考资料,无论是课程框架、知识体系、授课方法等都比较成熟和完善。呼伦贝尔学院是边远地区二本应用型院校,学生到课情况良好,但基础一般,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思维敏捷、对案例、新事物和网络接受情况良好,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工具获取信息。但他们也存在注意力容易分散、耐力差、懒惰、茫然、课下活动较多,缺乏学习规划及执行度,主动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不足等问题。目前,课程学时由原来的64学时缩减到48学时、36学时,基于课程特点和学情,教师再采取原来的教学方法明显出现水土不服,课程考核反映出部分学生学到的内容有限,为此,必需对课堂进行改变。学校深入研究了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选择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对材料力学课程进行改革,并引入了手机“对分易”系统,结合应用转型发展进行“混合式课程”的研究和改革。对分课堂在形式上,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上,它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对讲授内容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 一、对分改革情况 2014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采用案例驱动配合小组学习法,采取自学预习、试讲、点评的模式。经过2015、2016两年运行,发现存在不能全员参与、学生准备不足、影响教学进度等问题。讨论环节因学生消极参与以及不知如何讨论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外自主学习已经成了必须加强的内容,然而“学什么、怎么学”,应试教育下的学生非常茫然,等靠现象严重。这就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改造,引导学生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 2017年9月,根据学情和课程情况引入“对分理论”,对材料力学课程进行实用性改造,改变原有教学形式和方法,改变教学模式、训练学习思维和方法,加强教师对线上、线下教育的监管,做好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 (一)课程体系碎化 改变课的结构:先提问5分钟;精讲重点、难点内容20分钟;讨论或技能训练15分钟;小结5分钟。精讲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20分钟,课下利用线上资源有目标地进行复习。 主要采用当堂和隔堂对分,小结使用隔堂对分,2分钟独学、3分钟讨论、下节课开始提问。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每节课设置小目标,放在对分易在线课程群里。只以学到多少知识为考核目标,教师不把大量精力放大控制学生课堂上的行为,专心进行教学。 (二)“命运共同体” 采用4人分组模式,按高数、理论力学等课程的成绩优、良、中、差进行分组,不设队长,为自己的团队命名,构建一个“人人都是队长”的无差别小组。成员进行随机展示,成绩共享形成“命运共同体”。学生以团队名义发言,提升其集体荣誉感。学生能力较差的也可通过小组讨论知道问题答案,避免了提问之后无人回答的尴尬,也发挥了提问的作用。 (三)有效的复习制度 摒弃传统的预习,实践表明,同样的时间内复习要比预习效果好。利用“亮考帮”建立“1页作业和笔记”模式,拍照上传。从复习中巩固旧知、进而发现新知,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不要求数量和难度,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学力差的同学可上传整理后的课堂笔记。 二、线上平台的使用 (一)对分易教学平台 “对分易”教学平台是一款免费且能够嵌入到手机微信平台内,符合学生和教师的网络习惯,不需要电脑,灵活性强、速度快,且有提供群发微信课件、通知的功能。2017年,对基本材料进行整理;2018年,利用“对分易”平台对两个班级的材料力学课程进行实验。分析平台上的原始学习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自主观看课件人数较少,课前群发课件效果较好,需要耗费教师的精力,可派助教完成。 2.学生对于大视频、大动画、大课件、大文献兴趣不佳,集中在5-10分钟左右能看完的小资料,今后安排线上材料时要改善。学生关注力、耐力大不如前,教师要改变授课方法和切入点。 3.小班授课,不需要使用手机考勤,需对手机的使用进行要适度监管。 (二)其他平台使用情况 材料力学是理工科的基础课程,优质的授课视频资源较多,因此团队决定不录制大视频,直接链接优秀资源,只对课程中学生易错和易混部分录制短视频。这样取舍的优势在于能够节约教师的精力和宝贵的资源,把精力放在监管和引导上。主要使用以下平台资源的课程进行辅助教学。 爱课程:APP和网页都可进行学习,国家精品课视频资源,国内顶尖高校的课程团队制作,专业程度高、教师水平高、资源多、选择多、课堂翻录内容翔实,跟学容易、适宜学生自学。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课程,线上学习考核后分阶段申请免上课,考核不合格后必需面授上课。缺课同学自己去看视频补课,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完成。缺点是课堂授课的翻录,时间比較长,学生耐力有限,没有大块时间完成。 中国大学慕课:资源丰富,都是短视频。需要学生高度注意、反复咀嚼。个别视频质量不高、流于表面,具体的运用讲解不够,内化时间不足,适用通学和层次好一些的同学使用。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和针对性的指导。 优慕课教学平台:学校使用教学平台,成绩录入管理方便,数据保存完整。考核部分做得较好。 三、结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必然对大学教学产生新的影响。材料力学这门课程也将迎来新的发展,使用新授课方法、新媒介、新思路进行讲课也是必然趋势。“对分”教学法更适用于碎片化学习,更适用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和反思。习得是检验课程改革成功的唯一标准,课堂环节的设置应避免华而不实,不能为了数据和其他的东西被一些线上平台和公司迷惑、绑架,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对资源的重新整合、分配、使用、监管上。优秀的课程需要老师精心耕耘和灌溉,一味的拿来主义并不适合所有学校,要建设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混合课程。 基金项目: 1.2018年呼伦贝尔学院科研促进教学一般项目“学生参与的机械类基础课程科研转化的研究”,项目编号2018KCYB08。 2.呼伦贝尔学院2018校级项目“材料力学混合课程”。 3.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项目《新工科背景下二本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18167”。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2). [2]王艳. 关于提高电子实训教学效果的改革与思考[J].管理观察,2008,(10). [3]于洪涛.高等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案例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7,(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