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
范文

    刘敏

    摘要:作为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除了担负着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之外,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社会认知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尽管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鉴于此,本文就对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一番简要阐述,以望加快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情境;主体;差异;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337

    多元化即指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就教育教学而言,多元化教学意味着教师需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教学实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注于单一化、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无从谈起学生学习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重视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尽最大可能弥补单一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构建适切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越高。基于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兴趣激发为核心,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和意愿的前提下构建适切情境,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思、敢说、爱学。

    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之初,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你们想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之后,我利用课件播放了相关视频,然后向学生问道:“看了这美丽的畫面,你有什么感受?还想了解什么?”待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过后,我点击进入了“海底世界”网页,并以此为契机引入了新课。如此,通过在课堂教学之初观赏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观,让学生置身于海底形形色色的动植物、高耸的山崖、低陷的峡谷之中,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学习状态之中。

    二、变革学习方式,落实学生主体

    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兴趣激发和能力发展的有效模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选择都有其特有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明确探究式学习目的的前提下,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自主剖析,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我先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将其分为哪四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以使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出文中表现哈尔威船长崇高品格时用到的场面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并体悟其含义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我会在班内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地指导点拨。在这之后,我播放了视频,使学生感受了船长的高大形象,并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在组内交流探讨:1.文中“黑色的雕像”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2.课文几次写到雾?有什么作用?如此,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既切实保障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感悟了船长的高贵品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把握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授课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但由于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对新知的接受程度、学科基础、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继而通过分层授课的实施来最大限度地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设计《丁香结》这课的教学目标时,我要求低层次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的目标,包括会写“缀、幽”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幽雅、笨拙”等词语;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对于中层次学生,我通过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让他们品读优美词句,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和体会;最后,针对高层次学生,我则要求他们学习并掌握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如此,通过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不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还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进步和突破。

    四、凭借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如同一座架设在教材与学生中间的桥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文本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我先是以春游照片引入新课,告诉学生一切美好的景物都是地球的馈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地球母亲的感激之情,为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奠定基础。之后,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现了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使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的“可爱”。接着,我展现了地球为人类提供地下煤矿、地下金属、森林、瀑布、生物、大气等资源的画面,以使学生体会地球的慷慨和无私。最后,我呈现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图片及资料,以加深学生对地球容易破碎原因的了解。如此,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且还刺激了学生的眼球,唤醒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总而言之,为适应教育教学快速发展的需求,作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须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程理念,做好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分析与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素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一改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缺乏生趣的面貌,使其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娟.精确多元教学,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J].新丝路(下旬),2016(07):120.

    [2]何新龙.多元智能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26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6: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