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范文

    何薇薇

    摘要:初中阶段语文学科在内容与知识结构上都与小学时期存在很大差异,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而且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经途径。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199

    引言

    思维是关系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以科学的方式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自主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认为语文属于文科,只需要学生理解文字含义,记住经典篇目,熟知教材知识,就算完成教学目标。但实际上,无论是分析阅读材料、搭建文章框架,还是背诵诗词、理解语法结构,都需要学生逻辑思维、想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心理特征的支持。这些心理特征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日常中持续关注、不断培养。

    2.缺乏有效的思维培养方法

    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旧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流,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激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发挥自主性,也很少有时间独立思考,甚至作文课要写什么类型、什么主题、什么主角的文章都有限制,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探索

    1. 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思维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活动,将思维能力培养纳入到教学目标之中,首先要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要注意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思维迁移、逻辑性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的《岳阳楼记》一节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文中对岳阳楼的描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想象其盛景,感受“阴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与“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萧然与壮丽。借文言文描述的含蓄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散思维,于文字之中感受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的交相辉映。

    2. 创设教学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情境代入思考,冲突导向新知。构建情境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能够将学生有效代入到学习内容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而认知冲突的出现,则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思考文章内容,寻找合理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而要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教师首先要做到与学生和谐相处,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氛围,这也有利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其次要积极对待学生提问,有质疑才会有思考,教师认真倾听问题、解答问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感,同时培养质疑的习惯,从而增加思考的机会和深度;另外,教师也可以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提问几个问题:文中“我”的家人对叔叔于勒的印象有几次反转?都是因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反转?这又反映了文中出现的几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大家对这种事情有什么看法?几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行文逻辑进行一定梳理,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文章作者所构建的故事之中,然后再通过问题将课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一方面加深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3. 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培养并不是漫无边际的,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可以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锻炼方法也非常普通,只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多付出一点注意。首先就是观察法,通过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来激发思维能力。最常见、运用最简便的观察法就是对比观察和顺序观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文章或者同意文章的不同段落,进行对比分析,在这种异同之间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变化。其次就是联想与想象,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合理转化、创造性想象,将其与任何有相关项的内容进行联系,以此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功效。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文中就有诸多想象描写,对群星与路灯的反复作比,让星光与灯光的交相辉映变得更加别开生面,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跟随着轻快的笔触,体会作者充满理想主义的情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教学内容,将其与一些小技巧相联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和理解。

    4. 设计系列性训练,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包括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是衡量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设计系列性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培养。深刻性,顾名思义,说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强调学生透过问题表面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灵活性则对应的是思维迁移能力,强调学生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另一件事物的能力。敏捷性主要指学生感知到问题并进行思考的速度。创造性则是指学生对各项素质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师要想再课堂教学上进行系统性的思维训练,就必须对教学过程严格设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日常的每一节课开始,有意识地调动思维能力,时刻跟随教师的引导。只有思维品质得到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各种思维品质、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并增加学生思维培养的内容,不仅是对教学目标的深入解读,而且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教学任务的顺利达成,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時调整、控制教学节奏,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从教学方法出发,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聂小军.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 新课程学习(中), 2014,10: 48.

    [2] 胡玮玮,李继峰.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14): 56-58.

    [3] 罗可松.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才智, 2013(36): 117.

    [4] 刘光国.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 成功(教育), 2013(22): 1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