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
范文 | 李刚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教育信息现代化的背景下,微课的运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角度出发,充分阐述微课教学模式在其的设计和应用,并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全面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0-343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中小学教学中形成了新的浪潮。教师运用微课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效率。 1 微课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开展分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诸如:家庭自身的情况不同,使得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不同,如仍然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此,在小学信息技术中进行微课教学的建设和开发,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学习,真正的实现分层教学,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1.2 减轻教师重复教学的压力 目前, 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严重不足,教学课时又多, 给老师带来了繁重的课业压力。而将微课运用到教学中, 利用微课能重复点击学习的特点, 减轻工作压力, 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微课课程的设计和应用中。 1.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阶段,微课教学重点强调了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在已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自主的选择不同的微课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整个学习任务的设计和评价,重点的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 2.1 微课设计原则 内容短小精悍,时间短,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授课形式丰富多样等原则,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10分钟,选取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内容作为微课制作的课题,并能以各种方式进行微课视频的播放,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移动客户端、电脑、平板等终端设备进行学习。通常微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特点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2.2 微课制作 微课的制作方式多种多样,这要根据授课的内容和形式来决定,如果教师采用口授的方式,则可以通过录像机记录讲课内容,然后通过制作软件实现后期的处理,并根据内容的需要插入图片和动画。如果是演示教学或者播放幻灯片,可以采用录屏软件,将教师演示内容记录下来,之后通过麦克风记录教师解说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手写板或者画图工具对教学内容做出补充说明。 3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3.1基本要求 在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应重视选题的设计,注重教学内容,完善微课视频,全面的提升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过程中,选题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来设计一定的学习主题,而关于内容的设计方面,教师应当重视文字和图片在呈现方式上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在整个微课的时长要求中,应当尽量控制在5-8分钟,保障学生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四课“qq传呼器”这是一个极为实用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录制微课时,应当清楚的讲述如何申请QQ号,同时,应当明确的说明QQ号的用途,保证学生学习的高度集中。 3.2 科学演示,增强理解 针对课时内容进行详细的演示,是微课作用的重要体现;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依赖于计算機进行教学和学习,而相关的知识概念都较为抽象,小学生在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存在较大的困难;演示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概念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由教师进行逐步的演示和详细的解说,重点内容可以突出强调,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捕获到学习的重点所在,对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教师对此做出具体的讲解,但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行理解,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3.3 在微课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学生掌握此学科目的是帮助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同时,掌握其他学科也影响信息技术的学习。如程序性知识中的简单命令与英语有关,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数学学科中的运算有关,信息技术概念与语文学科中的言语理解有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 :“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的微课时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师在设计某节课时,要了解该课与哪些学科有关、有什么关系,然后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将其他学科与之相关的内容融合,让学生在课时结束时有一种受益颇多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满足欲。 3.4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课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的技能。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操作的水平,通过组织学生实际演练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而微课的使用恰恰能展示实际操作的步骤和流程,增强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准确性。例如,在学习《用艺术字美化标题》内容时,其中“文字的添加”学生一般都容易掌握,而“艺术字制作中”则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借此先让学生利用自学、合学进行尝试,再利用微课视频来帮助解决疑问,从而有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快速掌握操作技能。 在开始制作教学视频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避免出现与其理解和接受能力不相符的现象;对于视频中的内容,也要保证简明扼要紧扣主题,切忌知识范围广泛、知识点杂乱无章等,否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另外,在课堂结束之后,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解决视频的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对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出有效的调整,并且不断完善创新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熊开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9:42-44. [2] 郑贤.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5,04:48-51. [3] 刘欣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6:22. [4] 周莹.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1:118. [5] 李婉.探讨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4:182+18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