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地理教学思考
范文

    付欢

    摘要:新时期,新气象,教育教学领域也迎来了新课程改革运动,出现了诸多的新变:明确了新的教学目标,重新审视了师生地位与关系,提出了各种新颖的教学理念与手段,新变的出现有的是为了解决存在已久的问题,有时是对教学提出的新看法,但无论原因怎样,都为学科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值得教师们思考与探究。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尝试探究课改背景下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途径;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0-215

    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有了新的教学目标,即凸出并强化人地关系,形成一条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区域发展的教学主线,养成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建构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这一新目标的提出旨在剔除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点关注学生素养的提升,为学生长远发展打基础;也凸出了学科教学本质,发挥了地理课程应有的价值;还为教师们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笔者作为一名一线任课教师,认真研读了这一新的目标,牢牢把握教学新方向并为落实这一目标进行了教学探究,终有所获,如下所示:

    一、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地位

    课改背景下,教学不再满足于知识的传递,教学任务完成率,更为关注学生长远地发展,全面地成长,因为新时期学生取代教师重新占据课堂主导地位,他们参与课堂的意愿,心理情绪变化、学习状态,身体素质都成为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受到了教师们的关注并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让其体会到课堂主人翁的乐趣。

    如,在学习《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课内容时,教学目标为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学会利用这一观点评价生活现象。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也为了凸显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笔者将课堂交予了学生,由学生自己研读文本,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组建学习小组,商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活中的应用;挑选心仪的小伙伴,获得自由选择的权利。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结束后,笔者检验了大家的学习成果并进行了课堂小结,以期能与学生达成共识或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当然,如果大家存在异议,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大胆提出来,凸显了学生的地位。

    二、联系生活,凸显学科价值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它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如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千差万别的气候、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条件,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等社会经济条件。但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将地理课程当成了“纯理论”的学科,割裂了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理解,还湮没了学科实用性的价值,亟待改正。基于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改善生活,或将生活中的实例用于课堂中,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借此凸显学科实用性价值。

    如,在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这一课内容时,大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让学生借助地理基础知识解释“高处不胜寒”“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等自然现象形成原理成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再如,学到《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课时,学生在笔者的带领下探究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认识到人类行为是加剧了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了治理荒漠化的有效途径,将学科与实际生活进行了紧密的联系。除了课上活动外,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室外考察活动,探究附近的河流、土壤、调查影响工厂、农业的地理区位因素,与学生一同捡拾地面的垃圾,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环境。

    三、信息教学,跟上时代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人提出了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为此我校购买了电脑、安装了网络、配置了多媒体大屏幕并组织教师们参与信息培训课程,以期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各个环节中。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接受了正规的培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利用课下时间学习了优秀的案例,借鉴了一些经验,此外,笔者敢于实践,善于思考,勤于反思,因此能灵活使用信息技术,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如,在学习《地质灾害》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就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无法重现的地质灾害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情绪变化,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再如,学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就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将西气东输工程的设计蓝图、流经的省份、取得的效益展示在大家的面前,产生了动静结合的效果,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缩短了空间感和距离感。

    综上,新要求,新对策,老旧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就应该被淘汰,被剔除,但如何填补这些空白成为了教师们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探究,终有所获,如上所示,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当然,还有很多好的新方式、对策、策略等待着教师同仁们去挖掘、去发现。

    参考文献

    [1]张建军.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2]汤玉梅,李晴.我国地理教学模式研究20年回顾与反思[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3: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