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范文

    梁沛敏

    摘要: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其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渗透和融合德育教育的内容,能够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和革新,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了德育教育,逐渐培养和增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小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174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由于小学语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建立起属于自身的完善教学完整体。但由于在现代教学理念中认为教师并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承担的作用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引导和组织,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完全的控制和主宰,所以教师在反思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时,首先应当反思自身是否在教学活动中担任了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

    一、现阶段才是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与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间缺少沟通

    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实际的沟通,导致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带渗透教学内容时知识体系不够灵活,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不够高效,予以沟通是促进学生和教师进行思想完善和交融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部分小学生年龄较小,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实际的思想素质提升,所以导致小学生很难按照教师的想法来进行思想和道德素养方面的提升。

    (二)对德育教育不重视

    由于现在教学考核标准单一,仅仅凭学生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坏,因此,教师会更加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导致现在出现一大批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即使学校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是迫于成绩的压力,也无力改变现状。此外,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也更加导致了学生对德育的不重视,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家长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往往是以他所带班级的成绩来评判的,只要这个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好,那么这个教师就是好教师,反之,就不是好教师,这就迫使大多数教师不得不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如何提高学生成绩上来,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一)语文教师教学要不断革新德育思维和方式

    为了能够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更好地渗透进来,实现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革新教学思维,运用最新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思维来开展语文教学,不断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融合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课文或者课堂中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引导和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当中。与此同时,在革新语文与德育教育理念和思维的同时,还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创新,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来让小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小学生更加热爱学习,从而逐渐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从而促进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但是,现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运用更多的新型教学策略,体现德语教育的本质要求,反而是故步自封,采取旧有的教学策略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得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陷于停滞之中。

    (二)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创新德育教学形式

    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过程中,要注重减轻学生压力。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理念的更新,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由于当前的小学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因此还有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十分传统的阶段,在教学实践中只关注学生对于考试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忽略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教学方式。尽管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时间,但是以学习成绩评价教学质量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之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很难形成,而且通常會对学习失去兴趣,这种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反而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满堂灌的枯燥式课堂讲解几乎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这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在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之下,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确实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性的让学生记住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德育渗透除了在课内进行外,还可以延伸到课外,以此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阶段,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定期组织小学生开展趣味浓厚、丰富多彩、有吸引力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而且还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达到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日常和社会文化实践活动中,使他们更好的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在提高小学生抵御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能力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结束语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目前,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道路上正在努力奋进,正在一步步规范德育教育,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仍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困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团队和学校不断努力,学习其他学校的成功典范。

    参考文献

    [1]廖锦艳.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考试周刊,2019(56):55.

    [2]刘永利.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3):42.

    [3]朱俊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J].科普童话,2019(26):17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