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空手道前手拳迎击技术的运用
范文

    杨光 蔡海花

    

    

    摘 要 空手道运动员前手拳的熟练运用在比赛中是至关重要,是每一名空手道运动员都应掌握的一项技术。前手拳是空手道技术的核心部分,空手道训练和比赛中前手拳及前手拳迎击技术的运用是提高运动员实战能力和比赛胜利的关键点。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 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前手拳及前手拳迎击技术在实际比赛中的使用率成功率进行详细统计并加以分析研究,旨在对运动员前手拳迎击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与之对应的提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为获得更好的成绩打下基础,同时为空手道前手拳迎击技术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空手道 前手拳 迎击技术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码:A

    追溯空手道的发源是由中国传于日本。日本以前称之为“唐手”,是由中国南方拳法传入日本后被再改编而成的。近些年来随着空手道项目的不断发展,吸引了更多国家关注重视空手道项目,我国空手道项目分为组手(竞技实战性)和型拳(套路展示性)。

    空手道是一项以踢、打、摔技术为核心的格斗运动,在空手道众多技术中,前手拳上段技术是进攻点离目标点距离最短,启动速度最快的基本技术。前手拳迎击技术在空手道组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手拳的迎击技术可以以最快的最简洁的方法迎击对手,通过前手拳可以破坏对方架构,勾引对方露出破绽,从而进行迎击或进攻,给予对方压力。通过对2018年空手道全国锦标赛天津男子组手运动员比赛中前手拳迎击技术的使用分析,研究空手道前手拳迎击技术的实用性,在比赛中的使用的失误原因及影响空手道前手拳迎击技术的主要因素。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2018年全国锦标赛天津男子组手运动员-55kg、-60kg、-67kg 、-75kg、-84kg、+84kg六个级别运动员的、半决赛、决赛比賽录像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以“男子运动员”“空手道”“技术”“战术”“特征”为关键字,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和查阅相关文献,为本文提供文献理论支撑。

    1.2.2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10、WORD2010等软件,对于搜索到的文献中的数据和理论进行总结和归纳,为本文的写作提供真实的数据依据和理论参考。

    1.2.3逻辑分析法

    根据搜集的相关资料,运用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讨,并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

    1.2.4录像观察法

    用自己的感官借助影像资料获取研究数据,通过不断的倒放,慢放记录运动员的技术使用。

    2 研究内容

    2.1空手道前手拳在空手道比赛中的重要性

    2.1.1空手道前手拳在比赛中进攻的重要性

    空手道组手中的前手拳在空手道的实际比赛中是关键的也是核心的一项技术。在进攻中快速有效的前手拳进攻可以起到快速得点压制对手的重要作用,在一次或几次有效的前手拳进攻技术后对手往往被压制陷入我方运动员的进攻节奏,我方运动员在后续的进攻中将会发挥出更好的技战术水平,而对手只会被动防守发挥不出自己原有的技战术水平,所以前手拳在空手道的进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1.2空手道前手拳在比赛中防守的重要性

    在比赛中一次成功的前手拳防守技术能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对手不敢随意进攻,将对手慢慢拖入我方运动员的进攻节奏。在对手进攻次数频繁进攻意识旺盛时,一次成功的前手拳迎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住对方的攻势拉开距离。

    2.2 前手拳迎击技术的分类及比赛中的运用

    2.2.1前手直拳迎击技术分析

    前手直拳迎击是最为简洁的,快速的迎击技术没有过多的预兆具有突然、不规律、冲力大,发力快、动作简单等特点。在对手有进攻预兆时突然启动前脚带动身体向前或侧前方快速跨出,前手直接延直线内旋击出,在接触的对手面部的一瞬间快速收回立式。是空手道组手比赛中最具威胁的迎击技术之一。

    2.2.2前手格挡刺拳技术分析

    前手格挡刺拳与前手直拳类同,但又区别于前手直拳。前手格挡刺拳与直拳在比赛中的运用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后发先制而后者是先发制人。前手格挡刺拳是在对手进攻的瞬间进行预判,前手下压将对手的前手拳压下继而直接向前突刺对手面部,动作连贯且迅速,借助身体前冲的惯性往往使对手无从反应,也是空手道防守反击技术中重要的一部分。

    2.3影响空手道前手拳运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2.3.1节奏在空手道前手拳运用效果中的作用

    节奏对于重竞技项目来说十分重要。什么是节奏,节奏最直观的表述是有规律的休息和操作,是指运动员在进行对抗时有规律的休息和进攻。而自己有良好的进攻节奏所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能使运动员得到休息调整而在进攻时可以保证动作的质量和效率。比赛中教练员或场边指导让运动员出动作进攻或是防守目的不光是针对对手弱点而采取的策略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为了破坏对手的节奏把对手带入自己的节奏中来。将对手代入自己的节奏打乱其原有的节奏在对手本该休息的时候进攻致使对方体力迅速下降,从而从而达到获得比赛胜利的目的。要打出有节奏的进攻动作不仅需要机体的放松、肌肉保持弹性不僵硬、重心稳定三个前提,还需要步法的灵敏移动和动作的灵活,才能打出有效果的前手拳迎击技术。如果没有良好的步伐和有规律的节奏是绝对不能将前手拳迎击技术百分百发挥出来的。

    2.3.2步法在空手道前手拳运用效果中的作用

    步法对于重竞技项目是基础中的基础。步法不仅仅是单纯的移动,还可以通过步法来掌控与对手的距离。如果距离掌控不好,那么运动员所打出的拳差一厘米和差一米的概念是一样的,结果是同样的打不到对手,这就是为什么在初步建型阶段时要训练步法而到了最后的自动化阶段还要练步法。如果说技术是房屋的骨架,那么步法就是房屋的基石。

    空手道的步伐移动幅度相对于拳击。在小级别的比赛中往往拼的就是步法的灵活性,让对手面对无法预判进攻路线是基于步法上的一种打法,让对手无从适应,无从寻找规律的突然袭击是前手拳迎击技术的铺垫,在步法足够灵活突然的情况下常常可以打出极具效果的前手拳迎击,灵活的步伐甚至可以欺骗对手勾引对手进攻露出破绽疏于防备时进行迎击,而这种进攻方法需要灵敏的步伐和突然快速的拳法,前手拳的迎击技术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前手拳的迎击技术必须辅以精湛的步伐,迎击迎击是在步法向前或侧前移动而顺势打出的攻击,如果根都乱了那么再好的迎击技术也无从施展。在日常训练中注重前手拳迎击与步法的配合运用在比赛中一定会对运动员产生良好的积极作用。

    2.3.3时机在空手道前手拳运用效果中的作用

    空手道组手比赛相对于其他重竞技项目更重视速度,所以对运动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对于时机的把握也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众多技术中的迎击技术和防守反击技术,对运动员时机的把握有更高的需求。在时机上如果能掌握精巧对于运动员来说将是致命的,可以对对方的心理造成强大的抑制效果,有效的控制对手控制比赛,在力量技术不如对方时如果能精巧的把握时机时间,那么就能掌握致胜的关键,这也是教练和指挥常用的战术之一,也是影响前手拳运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2.4空手道前手拳迎击技术失误的原因

    2.4.1 该技术在全国比赛中失误的技术原因

    空手道前手拳迎击技术在全国比赛中失误的技术原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技术练得再好发挥不出也是零,所以对在比赛中前手拳迎击技术的失误原因做重点研究。

    运动员使用前手拳技术是空手道组手比赛的核心技术,在比赛中使用次数较多,多种组合技术都有前手拳技术参与其中。前手拳技术是空手道项目的核心技术,如果技术运用的不合理,容易遭到反击和迎击甚至造成犯规。前手拳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即容易抑制对手也容易造成失误,导致运动员前手拳技術得分率低。

    如表1所示,空手道前手拳在运用时可以加以组合,由连贯的前手拳技术和迎击技术组成,在一次进攻中可以采用一到三次前手拳进行连击冲击对手造成对手防守不当出现破绽从而取得分数,根据表上数据分析运动员连续进攻的有效得点。就是连续进攻中的最后一次进攻,这种进攻方式可以很好的打乱对手节奏,在出现破绽时给予打击。但同样有利就有弊,连续的组合进攻往往更消耗体力,而无效的进攻更会使运动员的心理产生负担,一旦连续进攻没有取得效果还会对运动员的距离掌控出现不利因素,从而导致犯规,遭到对手迎击或是反击。

    2.4.2技术使用的时间和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分析

    空手道前手拳迎击技术在比赛出现技术使用的时间和技术的不合理应用时失误原因的分析。

    如表2所示,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前手拳或前手拳迎击技术时,由于技术使用的时机不对,技术运用常常会被对手反击或是迎击甚至时造成犯规。所以在日常训练中如何提高前手拳迎击技术,比赛中前手拳技术的使用次数和技术使用的成功率,降低运动员前手拳技术的失误情况是本文的着重研究的问题。

    空手道组手的比赛讲究“寸止”,所以过分击打造成的犯规对进攻类型的运动员来说更为重视。而前手拳迎击技术的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过分击打从而导致失分犯规,如果出现对手面部出血或是“ko”的情况更会导致比赛的直接失利。造成过分击打主要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迎击距离,在迎击时多打出一段距离而这一段距离正好对手前扑进攻从而导致重击。另一方面进攻性选手迫切希望赢得比赛,从而进行主动积极的进攻导致过分击打,从而造成犯规。

    空手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前手拳技术失败的因素主要是时机、距离掌控的缺失,姿态架构的不完美,过分的击打造成犯规。时机距离掌控缺失主要体现为对方运动员防守或迎击意识强导致我方运动员的前手拳技术打不进去,无法揣测对方运动员的进攻意图路线不能打出有效的前手拳迎击技术。姿态架构的不完美主要体现在出拳收拳的路线不好,收拳不充分,没有体现出空手道组手中的“寸止”,不能达到裁判给分标准。过分击打造成犯规主要体现为迫切希望赢得比赛,运动员情绪发生变化,过分积极主动进攻时,时机距离把握不充分造成犯规。

    2.5我国空手道运动员前手拳迎击技术运用“瓶颈”的原因分析

    在2012年世界锦标赛上,中国空手道运动员李红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就是技术的相对不全面性,单一性。我国空手道运动员的得分手段多采用前手拳为引,后手得分的情况、前手拳格挡后手拳反击、中段踢技、上段踢技以及摔法。但是唯独在前手拳直接得分与前手拳迎击得分的技术上略有缺陷。

    空手道世界级比赛上,往往没有过多的近距离对攻,大多都是快进快出,大多是3—4个动作的组和。以2014年世界锦标赛男子空手道组手来说,日本选手及欧洲选手往往是前手拳的突然启动取一分,而日本选手的进攻意识也决定了其前手拳迎击技术的使用次数。欧洲选手往往伺机而动,一旦对方有扑过来的意识马上争抢进攻距离,进行前手拳的迎击技术。在中国选手身上进攻方法与意识虽然与其基本持平,但进攻的方法与意识太过保守求稳,前手拳迎击技术拼的就是反应和速度,一瞬间的保守与犹豫可能就换成后手迎击了,前手拳的迎击技术不得不说是更为细腻的,对时机距离的把握要求更高,所以这对于中国空手道运动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警示”。

    现在许多运动员前手拳只是阻碍对手进攻或者做为自己使用组合动作的虚招,并不能真正发挥前手拳的作用,有时甚至有点儿限制前手拳的发挥,导致前手拳的迎击技术往往被后手拳迎击技术所取代,在比赛时就不能很好的遏制对手的攻势把对手拖入自己的节奏中来,而是靠其他技术和能力取得比赛胜利。当这种情况发生在世界级比赛的赛场上就不那么容易取胜了,所以我们的运动员还是要活用自己的前手拳及迎击技术在步法,节奏上摸清对手。

    当下,空手道已经成为奥运会项目将面临着更多人的关注会被更加重视,会有更多为国争光的机会,所以在空手道组手的技术上中国空手道运动员必须尽快补上前手拳迎击和主动出击的技术。如果运动员自身不能掌握这项技术,那么又该怎么应对其他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前手拳迎击技术。

    3 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空手道技术中的前手拳迎击技术,作为基础的步法和简洁的前手拳组合的技术,根据比赛中运动员对对方进攻时机的把握,进行有效地压制和得点的技术。前手拳的迎击和迎击后的连续进攻组合,可以给对手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将对手带入自己的节奏,但对于时机把握和技术使用的合理性要求很高。

    前手拳的迎击技术是很多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不太常用的迎击技术,相对于其他迎击技术不能做到同样熟練,从而限制了运动员运用前手拳迎击。在实际比赛中缺少锻炼的机会,需要后期针对前手拳的迎击拳法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运动员将前手拳的迎击技术如其他迎击技术一般收放自如。

    3.2建议

    3.2.1 加强前手拳的基础训练

    前手拳迎击相对于其他迎击技术具有更快的速度及突然性,但在实际比赛中运用较少且成功率不高。前手拳的迎击失败受步法、时机、节奏、距离、动作流畅性、过度击打等因素影响,一旦成功或在几次运用未果但不失分的情况下,会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不能直观的看到自己的技术动作和缺陷,因此应加强前手拳的基础性练习,让运动员熟练掌握前手拳技术动作,使运动员对于自己的拳的落点判断更加准确,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对于前手拳技术运用自如。

    3.2.2强化模拟实战,提高实战能力

    在实际赛中很多运动员快速的反击和迎击技术动作都来自于肌肉记忆,训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模拟实际比赛中会应用到前手拳迎击技术的情景来训练运动员从而使运动员形成肌肉记忆,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迎击。

    平时练得再好在比赛中发挥不出就等于零,所以实战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运动员熟练掌握前手拳在实战比赛中运用的时机,让运动员在实战中逐渐适应习惯使用前手拳迎击技术。

    参考文献

    [1] 吉洪林.世界优秀空手道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03):71-72.

    [2] 沈萌芽.对国家空手道队重点队员的技术和战术跟踪分析与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3] 高燚.对河南省空手道队优秀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4] 喻俊莉.空手道组手基础训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5] 蒋宇豪.空手道比赛中前手拳技术运用的研究——以江苏省空手道队运动员宋韧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02):71-74.

    [6] 张国宝.世界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

    [7] 龚凌峰.论空手道组手运动员战术意识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8] 彭辉,丁保玉.论空手道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5):151-152.

    [9] 张小龙.浅析空手道运动的训练要点[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7):37-38.

    [10]? 陈依妹.我国优秀空手道运动员李红的技战术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