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信息技术视角下小学篮球教学的实证研究
范文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对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六年级4个班级的篮球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篮球教学的全过程,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篮球教学 微课 QQ群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手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存与学习的方式。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体育教学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体育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1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1研究对象

    在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六年级,随机选择4个班级,每班选取没有篮球基础的40名学生,其中男女生比例相同,以此160人做为研究对象。

    1.2研究内容

    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过圈、行进间运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篮球规则的理解、篮球运动习惯的养成。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在互联网(www.baidu.co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以信息技术、小篮球、篮球教学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相关论文86篇,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掌握当前研究现状,另一方面以此设计出合理的问卷和实验方法。

    2.2试卷问答及问卷调查法

    研究的试卷是针对期末考核内容中的“篮球竞赛规则考核”的问答;问卷调查是针对学生篮球运动习惯培养的调查。两项内容编辑成一份资料,打印出采取随堂发放、及时填写、及时回收,对收上来的问卷进行检查,如不合格,要求学生再次填写,因此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

    2.3实验研究法

    收集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并通过期末考核中主观和客观的指标来检测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篮球课堂,对教学效果及习惯养成的影响。

    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探寻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3实验步骤

    3.1班级设置

    六年级4个班的学生,随机将其中2个设定为实验组,另外2个设定为对照组。

    3.2教学方法

    实验组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篮球教学的课内与课外。课前:教师制作微课,发送家长QQ群;学生在家长QQ群内观看微课,了解动作技术的重点、难点;课堂:教师在IPAD或电脑上将授课内容可视化,然后分组练习;课后:学生将技能练习视频发送到QQ群内进行交流,教师检查学生练习视频,下载具有代表性的视频,剪辑运动技术正确和错误的同学;课程复习部分:教师呈现学生练习内容,分析错误动作形成的原因,纠正错误动作。对照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课堂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习时间为一學期12周,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每周课堂教学一次(40分钟)。

    3.3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内容:考核两组同学双手胸前传球过圈(距离3米,圆心高度1.8米,圆的直径为1米)的技术动作和过圈成功率;左右手10米运球折返跑时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和命中率(篮圈高度2.6米);以试卷形式考核篮球规则部分,了解学生对篮球基本规则的理解。

    考核方法:学生按照点名册顺序随堂测试,为了考核的公证性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聘请一位校外篮球教授和一名校内篮球专业教师为所有学生考核,校内教师负责考核内容的客观部分,校外篮球教授负责主观部分。

    4研究结果

    通过一学期12周篮球相关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期终考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双手胸前传球过圈、运球折返跑、单手肩上投篮进行实践考核,对篮球基本规则以客观题形式进行书面考核,对习惯养成方面以问卷形式进行随堂调查。考核结果按照五级制打分,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4.1双手胸前传球过圈考核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优秀率达到20%、对照组为15%,显示出差距不大,但在良好等级上实验组为37.5%、对照组为27.5%,有10%的差距;优秀与良好的差距累加可以看出差距较为明显,总计有12人15%的差距。在及格等级方面对照组的高于实验组12.5%。三方面数据显示,实验组的成绩等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同学。

    4.2左右手10米运球折返跑的考核状况

    从测试的实际状况看出,对照组的同学左手运球失误次数较多,严重的影响了测试成绩,从表2中及格和不及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有14人占比17.5%的差距;优秀和良好的数据显现的更加明显,有18人占比22.5%的差距。

    4.3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考核状况

    从表3考核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测试成绩均比双手胸前传球过圈和左右手10米往返运球要差,通过专家访谈得知,由于投篮是较为精细的动作,建立动作的稳定性较难,易出现反复现象。但对比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无论是优秀、良好,还是及格与不及格几项指标均全面优于对照组,且优势较为明显。

    4.4篮球基本规则考核结果状况

    从表4统计的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在篮球基本规则学习方面差异较小,考核数据几乎没有太大差距,且两组同学的学习效果均较好。通过专家分析并结合自身授课体验,得知是因为当前学习的篮球规则较为简单,考核内容均为上课时教师重复多遍,且判断题型同学们认真地听了一遍知识点,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但篮球比赛现状较为复杂,如果考核较难的规则,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日后将持续研究相关内容。

    4.5篮球运动习惯养成方面的调查结果

    在持续三个半月,12次课的教学后,课后要求学生天天进行练习打卡。对照组和实验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同学们是否愿意持续学习篮球课程、课后能否主动的练习篮球技能、是否愿意参加篮球比赛几个方面。图1显示,对照组有39人(占比48.75%)愿意持续参加篮球课程学习、32(占比40%)人能够课后主动练习篮球技能、42人(占比52.5%)愿意参加篮球比赛;实验组有58人(占比72.5%)愿意持续参加学习篮球课程、71人(占比88.75%)能够课后主动练习篮球技能、65人(占比81.25%)愿意参加篮球比赛。三项指标中课后主动练习篮球技能一项指标差距较大,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双手胸前传球过圈考核结果中优秀、良好及格三方面数据,实验组的成绩等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同学;左右手10米运球折返跑的考核结果中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项数据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方面上,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的考核成绩均低于其它几项内容,但实验组的成绩全面优于对照组;篮球基本规则一项指标的考核结果显示两个组别无明显差距;在篮球运动习惯养成方面,课后主动练习篮球技能方面两个组别差距较为明显。

    5.2建议

    (1)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体育课教学效果。新媒体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普及,小学体育课必须将其运用在教学环节的全过程,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大体育教学方面的信息化投入。在文化课教学方面,教育行政部门投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资金较多,但在体育教学方面投入的相对较少,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体育教学方面加大投入,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3)仍不可忽视传统教学的优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体育教学能够大大的提升教学效果,但仍不可忽视传统教学中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等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不能过于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丢失了传统教学的优点,导致实践教学中顾此失彼。

    作者簡介:颜德森(1976-),男,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参考文献

    [1] 郭洪宝,惠建华.篮球裁判员手册[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2.

    [2] 陆远容,许喜斌.基于手持智能终端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高职论坛,2015(14).

    [3] 王志学.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J].电子游戏软件,2012(05).

    [4] 马绍峰.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5(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