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敲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警钟 |
范文 | 刘晓涵 摘 要 我国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学会做人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当今社会,部分大学生仅仅关注个人成就而忽略自身品德培养,造成社会责任感日渐淡化。所以,高等教育必须从一而终地坚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导向,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人的道德品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整个社会得以不断前行的基石。 1大学生忽视社会责任感的原因 1.1自我责任意识的缺失 自我责任意识包含对生理负责和对心理负责两个部分。部分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而是为了追求世俗社会的幸福。就像现在很多大学生选择“佛系”生活,期末考试及格万岁,考前临时抱佛脚,平时不是宅在宿舍看剧就是外出消费娱乐,学习全部抛掷脑后。长此以往,理想信念逐渐淡化,具体学业都无法保证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还谈何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呢?其次,很多学生面对挫折困难一蹶不振,甚至还会有轻生的念头,可是你何曾知道珍爱生命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积极承担和履行责任的过程正是我们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 1.2家庭责任意识的缺失 我们90后的一代多数是独生子女,多数孩子从小大到大在家中过得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日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就是成绩好什么都可以,所以对他们生活中本应该自己学会做的事情大包大揽。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长大之后没有责任观念,认为家长的付出都是应该的,甚至在考上大学之后见识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回过头来嫌弃自己的父母跟不上潮流,思想落伍。殊不知,没有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成才,你怎会有机会走出池塘,见识到大海地波澜壮阔呢?家庭教育要学会放手,孩子的成长,父母终究是要退出的,父母要做的不是铺好一切道路让他走,而是教会他搭建天梯的办法。 1.3来自社会的原因 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说,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个人利益至上,金钱万能论这些错误观念,多数是受到西方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从而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扭曲,一直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忽视社会和集体利益。很多大学生没有理解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是息息相关的,没有生产关系的进步,没有社会整体利益的提高,就不可能有个人价值的实现。 2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子系统,会受到社会系统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会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高素质的教師队伍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承担社会责任感方面做好表率,辅之以适当的正面灌输和积极引导,会使大学生凭借自身的理智和激情去独立思考和判断,选择符合自身的行为并积极承担责任。当今的社会受到多元文化和外来思想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对是非、善恶及美丑的界限模糊,随波逐流,容易陷入责任虚无的困境。教师是社会的代理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的道德感的存在是他们的使命,目前仍有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对他们的品德培养,这不仅是教师否定和推卸自己的责任,更是不利于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独立的个体,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应该根据学习的目的和生活方式进行正确的符合社会总体发展方向的价值观的选择,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社会和民族负责。这就更需要大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做出符合该情境的道德分析和推理,然后再进一步选择符合社会主流的意识型态的价值观,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其次,大学生还应该有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关心并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伸张社会正义,勇于担当青年志愿者,为祖国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互动作用中形成的。社会需要研究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对于社会中负责任的行为及时予以表彰鼓励,对社会中不负责任的企业或个人要及时批评谴责。积极落实强化榜样的示范作用,从而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落实。同时在家庭中家长要改变对孩子包办一切的行为,要让他们从小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何优秀品质的形成都是在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最后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对学生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建立完善的学习和培养制度,发挥优秀教师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以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成绩优异的新时代青年,更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 边延波,马存勇.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20,36(03):15-18+71. [2] 雷新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5):4-5. [3] 湛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20(13):149-15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