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
范文

    李玉凤

    摘要:幼儿科学教育是指教师要让幼儿运用看、听、摸、尝、嗅等幼儿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同时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了一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068

    一、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

    科学中的教学要来源于生活,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的感知来学习。因此,教师在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便于他们理解的内容。从形象到抽象,利用乡土资源,把幼儿带进科学的世界,把自然界里千奇百怪的问题带进教室。如蜜蜂为什么会采蜜?树叶为什么会落?种子是怎么发芽的?都是很好的科学教育资源。科学活动的内容,老师要预设,也有的内容是随机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教育活动中的一些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比如,在操场边上发现一只飘虫,老师随机进行对飘虫的一些生活习性特征,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又如数学这门学科,只要做个有心人,将数、量、形等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就会做到数学就在幼儿身边,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身边处处皆科学。例如数学中的数量的学习,可以利用教室坏境、区角等,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东西是数量1的物体:一架钢琴、一扇门等。

    二、创造适合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氛围

    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科学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环境、新鲜的事物、自制教具等吸引幼儿的专注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

    (1)创设适宜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物质环境。适宜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刺激,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探索欲望。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幼儿园内的具体情况,布置植物角、动物角、科学发现区等可供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场境。还可有目的的创设数学角,让小朋友轻松掌握数学这门学科。如小朋友特别喜欢玩纸,在区角了里提供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纸品,幼儿在玩纸中就可以体验、感知并掌握纸的“薄”与“厚”,长与宽,纸的颜色分类,掌握纸的柔性和韧性即承受力,掌握纸的吸水性,纸的这些特性在区角里教了一师指导幼儿学会记录,这样的环境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2)教师为孩子创造舒适、安静、轻松的交流氛围,有利于儿童大胆自由表达。如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鼓励孩子,有时候,给孩子一个微笑的点头,竖起来一个大拇指,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孩子;对于孩子的观点给予积极的肯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求异思维能力等。

    (3)利用好校园内的自然空间和人文景观。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园内的自然空间和人文景观为幼儿营造一个优美的发展环境。比如在园内花台上种上绿色植物,间隔种上各种花卉;过道摆放植物、花架;操场边种植较大的树木、建花园篱笆等。这些植物美化了环境,也成了幼儿认识自然、认识植物的好教材。

    三、为幼儿提供适合的物质材料

    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感知、认知,大多来自于他们的直接生活经验。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反复尝试操作而获得的。要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成功者,主动获得更为广泛的经验,感知更多的科学道理,教师要精心地为幼儿选择适合的操作材料。

    (1)材料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可操作性。

    教师在提供材料时一定要考虑提供的材料是否有科学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如果材料只含有科学要素,不能引发孩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也就失去实际意义;如果材料只是好玩有趣,那又起不到探究發现的作用,失去了科学发现的真正作用。如磁铁既可让幼儿乐此不疲的去探究,既体现着趣味性,科学性,又可操作。

    (2)材料应具有渐进性。

    我们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选择材料。幼儿不可能同时达到同一个目标,因为每个幼儿有自己整合经验的方法,在认知上有自己的倾向性,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也不同,我们要做的是促进各个层面、各种倾向、各种学习方式的幼儿在不同层次上发展。幼儿的科学经验主要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的,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就要考虑所提供的材料的层次性、渐进性。如沉浮的实验,首先应该提供给幼儿塑料制品、铁制品,即两种材料;再提供塑料制品、铁制品、木制品等,即两种以上材料,让他们在玩中感知各自的特性,在认知的基础上,再提供磁铁和水,这样幼儿就可在不同层面、循序渐进的探究中掌握了物体的沉浮和磁铁的作用等深奥的科学知识。

    四、认真指导科学教育活动过程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引领者,引导幼儿去发现规律,寻找答案,学会和别人合作,着重幼儿智慧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我认为教师的指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提问环节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幼儿的专注力,由此对科学产生兴趣。 (2)用好实验法和观察法。在上课中尽量运用“实验法”和“观察法”,有效地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幼儿科学的素养,使幼儿能形象、直观地学科学,而且激发了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3)教育评价。恰当正确的教育评价帮助幼儿提升科学知识和总结经验,提升关键经验;通过恰当的评价可以促进幼儿的闪光点和个性发展。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和形式,比如说口头表扬、眼神鼓励、发小红花、点头、握手、欢迎等,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评价的目标。

    五、用科学知识认知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在幼儿知道了一些的简单的科学知识后,可以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基础。我们重视它,我们研究它,我们不遗余力的使之有趣并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知识,为幼儿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玲.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57-158.

    [2]危冬梅.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10):6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