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及MRI表现
范文

    宋丽君

    

    

    

    【摘? 要】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P-IPMN)的CT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15例中,腺瘤9例,交界性肿瘤2例,原位癌2例,腺癌2例。影像学分型及表现:主胰管型3例,主要表现为主胰管扩张伴胰腺实质萎缩,其中1例伴胆总管扩张,2例伴胰管内壁结节并中度强化;分支胰管型11例,其中6例位于体尾部,5例位于胰头及钩突部,病灶大小5mmX6mm~32mmX40mm,主要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状肿瘤,似葡萄串,囊与胰管相通,其内分隔轻度强化,伴或不伴主胰管扩张;混合型1例,表现为胰腺体尾部多房性囊状肿瘤,可见病灶内多发性壁结节中度强化及分隔轻中度强化,伴主胰管明显扩张,直径22mm。结论:P-IPMN有相对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I对P-IPMN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恶性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胰腺;乳头状肿瘤;CT和MRI影像表现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在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发生的一种肿瘤。已肿大乳头,分支的胰腺管扩张或者是主要的胰腺管扩张,或有过量分泌液为特征的一种肿瘤。临床上现阶段比较少见。现阶段这种肿瘤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但是现阶段医学对其认识不足,往往发生误诊,诊断为粘液性囊腺瘤,或慢性胰腺炎。这种肿瘤与胰腺癌比较起来,具有良好的预后。所以手术之前进行诊断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1 资料和方法和结果

    1.1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有十例男患者五例女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9~80岁。平均年龄67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部疼痛和上腹部疼痛五例患者。体重减轻的患者有一例。无明显症状的患者有两例。经常发生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有五例。发生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两例。

    对这些患者的图像分析和其病理的类型。有兩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阅片。对其病灶部位的大小,形态和部位进行确定。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研究分析,采用t检验,p小于0.05,表示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讨论

    PIPMN多发于老年男性。老年男性多发的,胰腺囊肿性肿瘤。这种疾病和传统的胰腺癌比较起来。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复发率低,胰腺瘤转移率低。并且这种疾病极少对周围组织造成侵犯。在本组数据中,没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和组织被侵犯以及转移的现象。

    因为肿瘤分泌的粘液大多数阻塞胰腺分泌的粘液。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反复性发作,顽固性和急性的胰腺炎。除此之外还有体重减轻,糖尿病,厌食,黄疸等症状发生。有时候在肿瘤较小的时候较难发现,患者也没有明显症状,只可以通过偶然的体检发现此疾病。

    3 CT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相关进展

    这些年来CT的飞速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多排螺旋CT的基础上。胰腺病在平扫时大多数是呈低密度的。CT,比较容易检测出。CT能够对大多数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进行检测。同时可以结合患者的症状进行诊断。但是有些一些性病变,是等密度的。边界也可能,非常不清晰。这就导致CT在鉴定的时候困难加大。但是一般情况下,CT可以明确的确定病灶范围,反映血供特点,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4 MRI诊断胰腺性病变研究进展

    近年来腹部MRI技术发展迅速。在用于一线病的诊断时MRI技术优势越来越得到体现。在使用MRI进行检测时。极限流内部成分和边缘的检测比CT要准确一些。MRI的优势主要是体现在。可以多方位多系列的成像。图像比CT更可以反映病灶范围和位置。并且MRI成像更加清晰。MRI的缺点是空间分辨力较低。

    5 胰腺导管内的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胰腺导管内的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是临床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之一。该病的发病机制在上文中已经明确写出。WTO在2000年将这种疾病命名为IPMN。并且在组织学上将其划分为交界性恶性和良性的肿瘤。划分的相关根据是该肿瘤是否会发生侵袭性增生以及恶性病变。该病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别为支胰管型,混合型和主胰管型。根据分泌粘液多少以及肿瘤乳头大小将该肿瘤划分为。粘液分泌型及扩张胰腺管内迎接粘液较多肿瘤大多呈微小乳头状或扁平状影像检查没有办法显示出来。乳头型扩张胰腺管和粘液,长出乳头状肿瘤,影像学检查可看到有头状的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较为缓慢,所以当肿瘤直径小于两厘米时可以进行随访检查。主胰管型和混合型,肿瘤通常为恶性肿瘤或者容易发展为恶性肿瘤,最好进行手术治疗。

    在MRI和CT上主要管型的病变,可在一线的所有部位看出。具体的表现是胰管的结节性或弥漫性扩张。肿瘤和医管相通。在CT上可以看出体内有一些低密度的粘液。而在MRI上表现为长t1和长t2的液体信号。在医馆内可以看到乳头状缺损充盈以及分隔。缺损充盈可以代表肿瘤组织,也有可能是粘液凝固而产生的,CT上表示的结节密度较高。当囊腔大于3厘米,主胰管扩张大于一厘米的时候,提示有恶性的可能。

    综上所述,胰管扩张与胰管相通的葡萄串样囊 状肿块、胰管内及囊状肿块内壁结节、十二指肠乳头 增大并突入肠腔是 P-IPMN 相对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同时,当肿瘤直径≥30 mm、壁结节直径≥5 mm、主 胰管扩张≥7 mm、胆管出现梗阻、CA19-9 升高,提示可能恶性。 值得注意的是,P-IPMN 非罕见疾病,在胰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此病。

    参考文献

    [1] 陈思敏,王露,高丽丽,王耀辉,黄玉洁,章宜芬.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伴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观察[J].中国医刊,2018,53(09):1036-1040.

    [2] Basturk O,Adsay V,Askan G,解建军,张仁亚.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33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07):762.

    [3] 娄纪祥,夏阳,詹雅珍,鲁君敏.MSCT与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价值和临床评估[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05):1002-10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