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开展幼儿园传统游戏的策略 |
范文 | 高树芝 摘要:社会性作为人的根本属性日益受到重视,而作为人存在的“根和魂”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性教育内容,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滋养合格未来人的乐园与沃土。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园传统游戏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游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070 引言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印发,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体系”逐渐被建立起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游戏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园传统游戏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利用民间童谣,融入音乐活动 民间童谣的特征是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且因为押韵,更具有-种音乐美,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幼儿学习语言的素材。不仅如此,民间童谣中展现了大星的生活场景, 这对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将民间童谣与幼儿一日活动相结合,就能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因此,教师需要在活动过程中融入童谣, 鼓励幼儿宣泄活泼好动的天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成长。 例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欢快的音乐旋律与节奏感十足的童谣进行搭配,这样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比如在引导幼儿学习民间童谣《牧童谣》时,教师先用语言引导幼儿,“小朋友们,接下来看着老师的动作,然后跟我一起.....接着,教师用拍手、握拳、拍手、握拳表现节奏强、弱、次强、次弱,用动作抓住幼儿的目光,让幼儿集中精神,和着节奏一起舞动。然后,教师鼓励幼儿从自身的角度理解童谣,跟着乐器自由发挥。 童谣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类型。民间童谣集聚着人们的智慧,又具备丰富的美感与韵律感,特别适合作为幼儿的学习素材。因此,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教师需要融入童谣,这样才能丰富幼儿的审美,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結合一日活动,培养幼儿习惯 间童谣除了和体育活动、学习活动相结合外,在- -日活动中,民间童谣同样可以起到点缀的作用。这些活动同样隶属于幼儿一日活动,比如等待就餐、洗手、午睡、如厕、课间休息等等,这些看似零碎的时间同样值得认真利用。如果教师可以将民间童谣游戏融入这些活动中,不仅避免时间的浪费,而且也能丰富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实际活动中,教师如果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幼儿并非一直谦让, 比如,在洗手接水时,很多幼儿不懂得排队,常常是你推我、我挤你,没有秩序的意识。有些幼儿平时被父母溺爱惯了,所以在园里稍有不如意就欺负其他幼儿,甚至还会出现肢体冲突。此时,教师就可以融入民间童谣《排好队》, 让幼儿一边排队- -边吟诵童谣,用童谣来引导幼儿的行为,从而有效降低这种不文明的行为现象。再比如,有些幼儿不认真吃饭,常常挑三拣四,教师就可以组织全体幼儿大声诵读童谣《吃饭咯》,“吃饭咯 ,吃饭咯,大家吃饭咯。-加,一口,饭菜吃完咯,你高啦,我高啦,大家长高啦!”在童谣的影响下,幼儿的挑食现象也随之减少,直至最后消失。 活动历来容易被教师忽略,原因在于这些活动较为零散,如果组织大型的活动,时间明显不够。因此久而久之,教师也就很少关注。但是如果教师将童谣与这些零碎时间相结合,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经验迁移,拓展表演游戏内容 幼儿游戏理论中提到,“表演游戏是以扮演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为主。幼儿如何呈现表演游戏,取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幼儿不仅有模仿学习和迁移学习的能力,更有不断推动游戏情节向更复杂更完善方面发展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分享与交流的环节与幼儿共同回忆戏曲的基本动作,如上楼、下楼、上船等 ;也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戏曲表演游戏中,引导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提取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加以运用,从而丰富表演内容。 生活中幼儿每天都发生表演性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幼儿都经历过“过家家”的阶段,模仿父母、老师;不想睡觉的时候,紧闭眼睛假装睡觉;手持木棍就能模仿打坏蛋;跨在平衡木上,表示正在骑马。在戏曲游戏“小鞭当马骑”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类型的马鞭,让幼儿自由探索马鞭的用途和使用方式。随后,小朋友自由分组,装扮成驯马师,先给自己的“马”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并根据生活中对马的认识,讨论应该怎样爱护马。在这- -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将“马”的动作学习引入游戏中,幼儿能够潜移默化地掌握戏曲中的“骑马”动作。 四、尊重幼儿,探索多元戏曲表演 教师要尊重幼儿表演游戏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做出符合个人的解释。在剧目的选择上,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和调节,尽可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身优势。 游戏是自愿的娱乐活动,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自愿接受、自由组合等。幼儿必须在特定的时空内进行,并且具有绝对的约束力。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提到“服从的游戏不再是游戏,这种游戏是被迫模仿的"。从戏曲元素的角度看,儿童在创作情节、制作道具、分配角色等方面,既是天生的演员,又是天生的剧作家和导演。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总会和同伴不断地商量玩什么、怎么玩、用什么玩。在以戏曲元素为基础的表演活动中,要始终运用游戏精神和游戏理念,剧本的选择、主题的来源均来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事件和经典故事。 结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承载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流露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蕴含着“规矩成方圆”的行为规范,诉说着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更弘扬着“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在依托传统文化进行幼儿社会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按照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培养目标切实进行,这样才能在富有时代性的文化教育中培养出合格的时代小公民。 参考文献 [1]黄伶艳.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初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3):121. [2]周蜜.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J].教育,2019(10):52. [3]王楠.关于提高幼儿游戏质量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J].智富时代,2019(03):192. [4]孙燕.借助民间传统游戏提高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J].科普童话,2019(12):15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