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范文

    程植

    摘要: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历来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许多教师都主张在数学教学中借助问题开发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能力。本文以初中數学教学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数学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353

    “问题意识”一词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中频频出现。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敢于对教师的答案和教材内容说“不”的勇气,具有挑战教材,提疑质疑的精神。新课改背景下,国家、社会、学校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深层次的要求,新时代的教育观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刻板的教学理念,打破不科学的教学模式,以一种新的眼界对待教材、教法和学生。初中数学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绝对的领导者。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接触数学的起步阶段,这段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结合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侧重思维由问题开始,给学生提供 “自由发言”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对教师、教材、教法等提出质疑,为学生长远的数学能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通过“悬念”来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在各科目的老师都十分重视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知识有一个大致了解,这样就能主动地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联想旧知识,对于某些不理解的知识,学生就会在心中发出疑问。当学生上课时就会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讲,思维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步伐,问题意识也得以激发。比如,在讲到“直角三角形”这部分的内容时,课本上留有这样一个悬念:“不过河如何测河宽?不上山如何测山高?不靠近如何测距离?”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够指引学生一步步探索,问题意识也能逐渐形成。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老师都要再三思索,设计的问题要合理,具有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问题意识。

    二、指引学生发现问题

    老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一定要注意指引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这是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的关键方式。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也表明,当学生带有目标进行学习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这就意味着,当学生发现问题时,就会努力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而前进,不断攻克问题。比如,老师可以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后,变为几个角?”很多学生可能会不加思索地回答五个角,老师可以笑着说:“真的是这样吗?你确定吗?”学生就会对自己的答案感到怀疑,他们会重新审视问题,希望能够解决问题。有的学生拿出笔开始画,有些学生拿出纸和剪刀开始现场操作,很快学生就得出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后可能会剩下三个角、四个角、五个角三种情况。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学生的问题意识被调动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提升。

    三、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全班同学参与到课堂之中,让学生不断向学习靠拢。另外,老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面对问题时能独立冷静地思考,并且能够和同学相互交流学习。老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学习规律,还要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学生在学习上有不解之处,老师要指引其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进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将分散的数学知识集合化,理清思绪,长此以往,学生能够淡定从容地面对问题,思维不断扩展,学生之间的友情也会愈加浓烈,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

    四、让学生勇于发问

    学生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或者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其他看法,对问题有着其他的解题思路。学生要想提出问题,就一定要对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这样才能提出具有深度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在学习到“不等式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等式的性质是不是和等式的性质一样呢?只需把等式替换为不等式即可吗?”在学习“菱形、矩形”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能会问:“矩形和菱形有哪些共有的特性?矩形和菱形各自特有的性质是什么?”“菱形和矩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刚开始接触证明题时,学生可能会问:“题目中的条件要怎么使用呢?”“要怎样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呢?”当学生解决了一个题目时,他们也会询问:“有没有更便捷的方法呢?”学生一开始可能胆怯,不敢提问,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老师也不能批评学生。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养成提问题的习惯,学习成绩也会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而得到提高,成绩提高后,学生提问的水平也会提高,如此良性循环,学生对数学自然会变得热爱。

    四、适时评价和引导,使学生“善问”

    初中生虽然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奉行的都是“沉默是金”的原则,很少主动提出问题。许多教师也是只关注数学知识教学,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从最基本的问题质疑,借助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还需要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学生适时的评价和引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增强。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采用适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6).

    [2]王鹏鹏.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2016(5).

    [3]彭巧艳.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路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6(1).

    [4]胡锐.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