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立足核心素养,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范文

    张雪

    摘要:随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化改革,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历史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人文修养、家国情怀、时空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故此,它对高中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应该加以重视。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历史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意在帮助其他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提供新教学思路。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356

    核心素养,通俗来讲就是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一种基本能力。具体来说,核心素养是指促进高中生正常生活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具体到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成长和发展的一般过程,汲取有利于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精神食粮,逐步提升个人修养和辩证思维,增强知识和技能,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和思维发散的能力,在复杂和模糊的历史现象中感受文学性和思维性。

    一、实事求是———实现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

    进行历史学习,对史料的了解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历史教材就已经逐渐接近于基础史料,所以要想更好地进行高中历史学习,教师也应该适度地让学生培养一些史料实证能力。除了进行课本上的知识学习之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网络以及博物馆等等渠道对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进行史料收集。例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史料,指导他们将历史材料进行编年整理,从而让他们了解更加深入的历史知识。

    事实上,想要更好地学习历史,就必须对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的了解。这种资料通常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课本中,而是存在于各个渠道内,例如博物馆、电视节目或文献资料等等。高中历史教师应鼓励并启发学生自主地对某个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寻找历史资料的方式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并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例如在进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这一课的教学时,高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分为不同的两个小组。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来进行交流辩论,对课本上可以出现的历史知识进行辩论和探讨。这种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思维,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课的学习中,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的共和制度要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加进步,而有一部分同学的观念则相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辩论的方式就可以让两边的观点进行碰撞,从而为学生开拓全新的历史分析思路。在这个辩论过程中,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搜集史料和史料应用的实际能力,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呼唤理性———实现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主要是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为基础。通过一定的历史认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做出有效的解释。一般情况下,进行历史解释的常见手段分别是比较性分析法,谁要分析法以及计量分析法等等。但这些分析法中,大部分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帮助性不大,所以文章只对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

    从历史教学的角度可以发现,在历史知识体系中,由于历史年限较为悠久,历史知识也比较复杂繁多,其中有不少历史知识点都较为相似,很容易会被高中生记混记差,导致高中生出现学习阻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历史比较的方式来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将这些疑难知识点进行整合联系并二次发展,通过这样的思维聚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历史知识。例如在课堂上有学生询问关于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西方的启蒙思想导致了完全相反的发展路径时,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询问学生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早期反封建思想的特点以及其中的不同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格划分,将每种历史因素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并在划分后进行逐条比对。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学习到的历史知识来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并对当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的不同点进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地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辩驳,并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从而论证自己的学习观点,这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三、感悟升华———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由于历史科目与我国发展历程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教育时,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适当尝试设计教学情景来让学生更好地带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例如在讲授《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一些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他们代表着不同的角色和阵营进行相应的情景扮演。为了使得學生的代入感更加明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所属阵营的抗日活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通过这种设身处地的教学情景,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感觉到在当时处于民族危机背景下,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奋勇抗日的热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心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2.开展社会实践,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家国情素养

    事实上,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家国情素养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高中历史教学时也着重提出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堂之上,而要深化教学改革,完成教学方式的优化和革新,由传统的历史课堂拓展到日常生活中。所以高中历史教师也应适当地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通过对一些省市级物质文化遗产观光游览培养学生的家国主义情怀。事实上,开展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历史因素出现的环境和其实际意义,并培养学生合作撰写报告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家国情怀。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突出核心素养教学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趋势,能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更是提升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过程。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高中生作为课堂主人的教学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乔平.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9(3).

    [2]卫东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东西南北,2018(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