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范文

    梁译贤

    摘要:历史学科作为初中德育的载体,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合理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德育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088

    引言

    文章分析德育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保证德育有趣高效的方法,指出教师要运用分组学习,改善教学体系;重视赏识教育,优化课堂考核机制;加强素质拓展,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运用微课教学,丰富德育资源;借助情境化教学,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结合相应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作出是非善恶的评价。而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历史学科的特性,全面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科学精神,形成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而结合相应的教学活动加强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能够形成民主与法制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国家命运充分联合起来,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和国家命运。在初中这一教学时期,由于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所接触到的环境更加开放,而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作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些新青年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决定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向。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个人的精神发展。

    二、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情感教育

    通过有效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加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品质,带领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领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中,要在加强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加强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养成,使得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实现人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不断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关注个人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

    (二)充分挖掘内容,做好思想品质教育

    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还需要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传承和弘扬,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优秀教学内容,增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直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使得学生能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成果,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人类发展。同时,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成才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爱国热忱。例如,在《鸦片战争》教学中,通过了解鸦片战争发动的根本原因,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让学生感受到侵略者的自私和无耻,而综合鸦片战争对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带来的影响,获得深刻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差异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加强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潜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而通过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受到积极向上情感情绪的影响,加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通过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情绪状态,有效应对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例如,在《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斗争的中心、主力和领导人,而通过对五四运动结果的深入探究,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作为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取得了巨大作用。

    (四)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认同

    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要想让德育有更好的融入效果,教师应当多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认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主题,并且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情感。教师要让历史课程的分析更加生动直观,尽可能避免单一的理论知识解读,而是多利用实例、范例等来说明具体问题。例如:学习“抗日战争”相关知识时,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过去日军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极大灾难,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该让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可以给学生播放当时的纪录片,让学生看到当时中国人民经历过的深重疾苦,以此激发学生内在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带给学生更深刻的学习印象,学生不仅会受到感染,也会默默在心里立下为国做贡献的志向。

    结论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考纲和课程标准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庄国真.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 数码设计,2017,6(11):152-153.

    [2]马成.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初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8):35-36.

    [3]范晓玲.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 新西部(理论版),2015,(06):159+15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