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策略 |
范文 | 聂舒婷 摘要:幼儿期是儿童学习和启蒙的阶段。现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为孩子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一部分。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也有助于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备高质量的教育背景,幼儿园的教学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创新。开展幼儿园数学游戏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孩子的身心健康,确保孩子快乐成长。本文主要分析了以幼儿园游戏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旨在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368 引言 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数学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符号,因为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弱,面对这样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会不自觉地产生“倒退”的心态。为了建立孩子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引入孩子最喜欢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基本定量关系。找出数学知识的魅力,它在未来儿童数学学习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准确地进行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呢? 一、尊重幼儿,明确数学游戏化规划 首先,幼儿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一定要尊重幼儿,确定游戏化规划,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游戏有序推进,才能让幼儿在安全、有序、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进而在快乐之中获取数学知识。幼儿数学游戏化就是将数学与游戏规划融合,使学习成为日常娱乐的一部分。但教师要实时关注幼儿的身心特点,并且游戏规划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在规划时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好奇心和体验感,这样才能科学地呈现活动。 例如,教师在引领幼儿学习简单的数数时,就可以呈现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在呈现之前,幼儿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要以为幼儿提供更好的体验为最终目标。基于此类游戏是针对幼儿中班的学生,考虑到此层次幼儿心理的特点,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已经不同于小班的学生,所以幼儿教师编排游戏的难度时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改变以往站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去设计活动的现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的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初步将游戏化数学活动设置为“谁不见了”。为了唤起中班幼儿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幼儿感兴趣的动漫人物,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在游戏开展过程中,一个或两个幼儿选择把自己藏起来,如藏在讲台后面,其他幼儿猜一猜谁不见了。在猜的过程中,幼儿会通过数数的方式,发现少了谁或者是少了谁和谁。由此,实现了数学活动与游戏的融合。随后,幼儿还会通过总共有多少个幼儿,还剩多少个幼儿园,以此推导出少了一个还是两个,这实现了简单加减法的融合。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能唤起幼儿的童心,更能够释放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加深对数字的敏感,以此辅助幼儿形成数感。 二、介绍生活之源,创建有趣的游戏教学活动 莎士比亚说:“学习必须符合自身利益,才能盈利。”这表明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之源,必须由老师考虑。当教师感到困惑时,“大纲”显示了教师教学发展的方向。该路线强调,幼儿教育必须“与儿童生活紧密结合”。儿童认为,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深儿童的心理。生活经验是生命的源泉,被引入到儿童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为儿童创造游戏和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环境,这使教师更容易有效地进行数学活动,并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我将向您展示道路”课程时,引导孩子学习使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扩展数学思维,发展孩子识别图片的能力以及将计数加到10中,教学过程。引入以生活为导向的元素,以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作者准备了一张动物园旅游地图,便条纸和幼儿园路线的副本。这次作家对孩子们说:“有一个小兄弟打算去动物园散步,但他对动物园一无所知。办法,你能帮他吗?“关于生活的一个简单问题立即引起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孩子们会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并选择要粘贴在路标上的适当位置的彩色标签。进行路线规划游戏活动。同时图片上有很多花,现在老师可以指导孩子计算花的数量并将其记录在录音机上。吸引有生活导向问题的孩子,让他们专注于数学活动,让孩子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发展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三、丰富内容,着眼数学游戏化融合 在传统的数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会通过猜数字、猜谜语、做实物加减法来展开整个课堂教学。这样的数学活动内容太过枯燥,幼儿初次参加会获得喜悦,随着次数的增多,幼儿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基于此,幼儿教师应该着眼于游戏与数学活动的融合,将一些能够唤起幼儿兴趣的游戏内容融入数学活动之中。 例如,教师本意想要引领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字的大小,对这种数学活动,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推进数学游戏化的融合,使幼儿能在新奇之中实现其学习兴趣的提升。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呈现情境扮演小游戏。在上课之前有效地引导幼儿带好钓鱼工具,让幼儿在课堂中扮演小猫,看幼儿能钓多少条鱼。幼儿通过挥动钓竿开始钓鱼,这时候幼儿会通过转动玩具,控制钓竿钓起小鱼。随后,再引领幼儿比一比谁的多谁的少。这种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随后,在知识巩固环节,幼儿教师又可呈现辨别小游戏,通过呈现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气球、太阳眼镜、气泡、杯子、盘子等多元化内容,让幼儿看一看谁多谁少。这种活动的呈现能引领幼儿回顾数的数法以及数的意义,并且还能引领幼儿比较了解不同物体数量的多少。最后,作业布置环节,幼儿教师又可呈现与游戏活动融合的数学习题,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填一填的活动,感受动物是少了还是多了。这样多元化的游戏化数学活动内容更能提升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养成。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现阶段积极推进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可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对降低幼儿数学学习难度、拓展幼儿数学思维、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卞娟娟.幼儿数学游戏的设计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09). [2]胡勇军.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