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范文

    吴莹

    摘要:学生在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即将结束的年龄,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对就当前高中阶段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反思,并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当前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帮助学生度过青春期。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反思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168

    心理健康并不仅仅限于学生的内心思维活动,还包括了相匹配的身体情况和情感活动,良好的身心情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对高中生来说,就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对情绪的控制,是否能够适应升学压力。第二,学生是否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第三,学生对当前的生活是否感觉幸福,换句话说,就是得到他人的认同并且获取知识的满足感等。下文中,笔者将就高中生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 高中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1.1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来说相应的心理指数会由于年龄的增加下降,高中阶段学生的表现尤为明显。

    首先,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压力要比之前更大。首当其冲的就是来源于家庭的压力。高中阶段有一个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高考,相应的,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要求和期望也就会更高,这些在日常的生活举止当中都会有所体现,家长可能毫无知觉,但在孩子眼里看的一清二楚。如果学生自身的学科成绩并没有达到家长预期的目标,那么学生就会生出一种愧疚、自责的心理,长期以往,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和热情,进而陷入恶性循环,进一步导致学生产生压力或者是焦躁心理[1]。其次就是同学之间的压力。学生之间是存在相互攀比的心理的,这种心理在学科成绩的比较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学生在每一次的考试中,和其他同学都是一种竞争比较的关系,如果学生的成绩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又或者是出现下降,那么学生难免会出现交际、烦躁、厌学等心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1.2人际关系

    学生之间在学科成绩上处于一种竞争比较关系,但是在生活学习当中又有着不能忽视的同学情谊。所以,怎样将学业和人际关系同时进行有效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生生间复杂的人家关系,就使得他们在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摩擦或者是不愉快,这种不愉快在短期内是无法得到很好解决的,学生很可能会因此而出现对学业的影响。所以,学生间人际关系的良好处理,也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关键部分。

    2 高中教育从心理健康出发的关键意义

    2.1紧跟时代步伐以及社会需求

    当前教学中,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极为看中,这是由于部分高中生由于学业压力或者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而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问题,这种情况对当前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是一种影响需要高中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的心理为指向标进行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2】。从社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开导、分析,借助更加科学的心理疏导手段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需求。

    2.2现实需要

    不论是学生的学科成绩不理想亦或是同学间关系冷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并且由于学生间的家庭情况不同,家庭因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不一而同。比如,家境贫困的学生普遍自卑,在与其他同学相处时会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独生子女则通常会非常自我,不会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学生的这些差异,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

    3 高中教育中以心理健康为导向高效开展的有效途径

    3.1进行专业心理教师的配置

    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的基础在于专业的心理教师,笔者所在的高中虽然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老师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专业性不强,就导致有关工作的开展和准备不够充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这样就会出现有关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时,仅仅只是照着教材进行讲解,无法有根据性的针对学生的学生需求进行教学,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3]。因此,学校方面应当坚持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学生的心理作为指向标进行工作的开展。专业性心理教师的配置就是工作开展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专业性的心理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供帮助。

    此外,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室,确保学生在不同的状态下都有可以排解、发泄的场地。学校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培训和心理疏导。

    3.2和压力较大的同学的家长进行沟通

    学生的压力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学生在学业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家长的期望,那么当发现学生出现压力并对学生心理状况出现一定影响时,心理健康教师不仅需要和学生进行沟通,还需要与其家长进行适当的沟通,帮助家长及时发现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心理健康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向家长传递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与学生进行更加有效地沟通,尽可能的降低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对孩子造成的严重压力和心理影响。

    3.3借助实践活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开展

    适当的心理健康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是十分有利的,不仅可以突破教材带来的限制,还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纠正引导。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的组织时,需要从多种角度出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身的看法并相互之间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辯论会,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激烈的辩论和自身看法的发表,还能够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更多,在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当中学生的心态也会更加积极,也有利于促进学生间和谐共处。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压力不仅仅会源自学科成绩,日常生活当中的人际交流关系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时需要明确当前现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开解,并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化和环境的调节,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提供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白晔.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03):75-79.

    [2]方泽来.网络视野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8(04):142.

    [3]王婵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1):140-14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