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谈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 |
范文 | 费佳佳 摘要:小说是初中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小说阅读教学的水平也关系着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者根据已有教学经验,探究提升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人物形象;小说教学;细节描写;人物刻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150 引言 对于小说体裁的课文教学,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分析作品的表层含义,更重要的是深度挖掘作品背后所隐藏的线索和信息,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创作目的等,采用启发式的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得到启发与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一、从关键词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很多描写人物的小说,这类小说对人物的刻画通常十分讲究用语,既要求语言精练传神,又要求语言符合人物性格。这些对人物進行描写的语言、句子能够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更饱满,更有血有肉。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类关键词句。例如,在教学《老王》一课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问题1:本文主要以什么为线索?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概括老王的生活。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出如下信息: 老王的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老王的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 老王的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一个字概括:苦 问题2:本文描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哪些事情?你觉得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学生给出了一个词语:善良 通过抓关键词句,学生深刻理解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从写作背景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对待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逃不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三大阶段,巧妙利用已有资源代表一种灵活的学习头脑,在现有基础的条件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如,在进行《藤野先生》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行查询文章写作背景的任务,深入了解中国文学大家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中大多数学生只知道鲁迅先生是文学大家,但鲜有人知其初衷是为了救死扶伤。而这篇课文就是从常被学生忽略的身份入手,讲述了鲁迅先生初来乍到在异国他乡求学的故事,而文章题目《藤野先生》正是他在求学期间的老师,其中情节跌宕起伏又暗含深意。在对写作背景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很难明白文章意义。好在如今可以利用智能的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存在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通过自己寻找文章背景,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这时的鲁迅先生还不是人人敬畏的文学大家,只是怀着满腔热血背井离乡希望学到医学知识回国能够救死扶伤改善国家面貌的青年,在当时称之为“小透明”也不为过。是什么导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又是什么造就了鲁迅先生“铁杆”作家的形象?这是在学习完文章内容之后就可以解开的谜团。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在真正学习文本之前对文章的写作背景有了全面的了解,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正文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学习效率自然得以提升。 三、从神态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 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人的内心活动通常是通过脸部表情与神态显示出来的。面部表情将小说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神态描写为着眼点对人物的心理情感以及个性特征进行分析,能准确直接地深入感悟人物形象。小说《孔乙己》中,围绕孔乙己的神态描写丰富而传神,如“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孔乙己的神态,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请学生分别扮演孔乙己、掌柜的、“我”、店里其他喝酒的人等。先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感受人物情绪情感,再身临其境地进行人物神态的模仿。 在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后,以及前面分析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感受孔乙己人物特点的基础之上,学生对孔乙己神态的模仿也十分传神。尤其是他因为偷书被打,遭掌柜嘲笑时既愤怒又难堪的样子被学生演绎得十分到位;以自己识几个字而自命清高、不屑于与众“文盲”说话,沉浸在自我虚假的世界中的文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孔乙己教“我”识字而不受待见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惋惜、想在小孩子身上获得存在感而不成的迂腐体现得恰到好处;在偷书被打断腿遭到掌柜的嘲笑之后,孔乙己露出恳求他不要再提的神色,更是将人物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形象演绎活了! 在细节描写中,神态描写是最隐秘、最难以把握的,需要对人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及传神的刻画。学生把握住对神态描写的赏析与理解方法,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感受也就有了突破口。 四、品味小说人物,注重细节刻画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部小说构造的关键部分,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刻画,表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在增加小说趣味性的同时,深刻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通过品味小说人物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从另一个更加细腻的角度入手,将人物形象与小说的中心思想结合起来理解,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小说内容,提高审美能力的最终目的。 结论 总之,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小说中心人物形象分析是小说阅读教学的重点,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反映小说的主题是颇为重要的策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的细节描写来实现。只有把握了正确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与要点,才能找到人物形象分析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姜珊,姜东.边缘人的寂寞——浅析孔乙己人物形象[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75-77. [2]赵超.对比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J].教师,2017(11):98-99. [3]黄辉.从孔乙己到祥林嫂——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1):12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