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
范文 | 左乾龙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注意阅读与写作这两者的关系。阅读是对信息的获取,而写作则是将自身所想要表达的,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多加阅读不仅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使学生的文笔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学会将阅读中吸收的知识转化为作文的素材。教师借助生活、情境、问题、合作和实践,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248 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应将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更用心地去咀嚼文章,充分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进而提升文学功底,将从阅读中获取的感悟运用到写作中,再将写作中的经验运用到阅读理解中,才能达到读写结合、读写相互促进的效果。 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而输出需要一定的积累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保准(2011 年版)》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借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以免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或是写一些空话、套话。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学生可以在不同意境、感情色彩中融入和感受文质兼美的文本语言中,以达到不断充实自己语言库的目的。关于朗读,笔者就拿《秋天的雨》一课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该课进行大声的朗读,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感受“秋天的雨”,仿佛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了解作者的行文风格,进而细品文章之美,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还可以对文本极具趣味和情韵的部分稍作分析,让学生品析文中精华,在之后的反复诵读中投入更多的注意。 二、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领悟写作技巧 仅靠所积累的素材,还不足以写一篇好文章。那么还需要什么呢?作为教师,还要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领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宋代朱熹先生也曾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对于小学生而言,仿写是对于学生领悟写作技巧的有效方式,也是他们作文起步的关键,也帮助他们从写作技巧“理论”自然过渡到“實操”,更为学生所接受。有了扎实的仿写训练,学生对于优质文本的写作技巧也就能从领悟到运用,由读到写就更近一步了。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构文特征——总分,第四段全段围绕“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一句来展开描写的。接着,教师可以根据该段的写作技巧对学生进行点拨:“有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在点拨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张内容不同的图片进行展示,并让学生仿照课文对图片进行一句话的概括。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便对总分结构式的段落描写有了一个较为熟悉的实践练笔。然后,教师还可以围绕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对于“鱼”的不同角度的描写进行仿写。例如,该段采用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领悟文字其中的美感,再呈现几张展示“形态各异的云朵”的图片,让学生仿照课文例句对图片内容进行描述。除了修辞手法,教师还可以从“颜色、形态”等方面让学生做仿写的练习。如此一来,学生便在短短的时间里,对该段的句式、结构和语言进行了仿写,也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推进了写作。同样的,《颐和园》一文具有明显的总——分——总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该文的段落结构写《美丽的公园》,在这样的练笔中,学生对文本内容在阅读时所产生的思考、理解和领悟将潜移默化地迁移至写作的运用中,如果能长期进行这样的练习,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不知从何下笔”的写作烦恼。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札录的习惯 札录即笔记。梁启超曾说过:读书莫要于笔记;徐特立先生也竭力推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些都在提醒着——要想在阅读时汲取到更多书中精华,就要在读书时不停地思考,并且及时地把所思考的写下来,这将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无论是通过读书笔记亦或是采用读书记录卡,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对书中的好词佳句进行摘录,还可以让他们依托文本内容写读后感、内容梗概、推介词等等,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圈点批注方法迁移到课下,并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尽可能地用简明的符号和简洁的文字在文本周围的空白处提问题、记录感想。例如在阅读童话故事《去年的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天天给树唱歌”来想象思考“鸟儿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给树唱歌呢?”并把这个问题写在文本空白处。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那些触动自己的内容,学生可以做批注,接着再把阅读收获进行整理。教师要知道,圈点批注是帮助学生养成深度阅读习惯的一个好办法,这会让学生学习与文本对话,养成自然表达阅读体验的习惯。慢慢地,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同时语文素养也在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迁移与运用中被提升了。并在记录后对读书笔记的成果做一个交流。如此一来,学生在成果交流中可以获得成就感,并且激励和加深他们对阅读真实的思考,提升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的水平。 “札记优于作文。”相信在札录实践中,学生可以把更多“读到的”转化为“自己的”。脑子有思考,肚里存墨水,写作自然也就不成难事。 结语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教学方法,也被广泛地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的教育方法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这种方法难以进行下去或者流于形式。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实践措施。合理地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应当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吴淑珍.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 [J]. 新课程,2019(40):13. [2]马春梅.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科幻画报,2019(6):15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