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
范文 | 曹冬梅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教育;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251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开展心理研究课程,不断提升学生对心理知识的了解 研究性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们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性课程一扫“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将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景中,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对于那些直接得到答案的知识来说,研究性学习所探究的内容会更加的具有挑战性,并且根据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变换,能不断地感受知识的灵动性。课程上的研究对于学生们增进对知识的理解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想通过一个课题进行相应的研究,这需要学生们参与到研究的各个环节中来,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研究课题逐渐地充实,这样才能体现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这也是研究性课程与普通课程的区别所在。而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通过研究性的学习进行实现,并且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充分展示在相应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价值和功用。例如,在进行高中生追星心理方面的研究的时候,可以通过心理研究课程进行相应的细化,并且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充分展示出来,学生们通过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和对身边同伴的观察,对这一个课题的研究是比较透彻的。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一场关于“追星的利与弊的辩论比赛,通过辩论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通过准备辩论赛的这个过程,学生们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意见和他人的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这个过程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一个必经之路,而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能通过这个过程完整地体现出来,逐渐展现出学生们的精神风貌,体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價值和意义。 2运用合理的心理主题探究方式,进行研究并且探讨 主题探究的模式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也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把握。以前,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是非常不注重主题探究这方面的内容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就不够重视,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也会出现交差了事的情况,而现阶段提倡这种教育模式的出现,引导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内容进行主题性的探究,在课堂中进行主题探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进行发言,并且相互交流,逐渐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认同。可以首先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的心理问题,正视心理问题这个概念,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也许嫉妒羡慕等都属于心理问题,只有勇敢面对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且在今后加以避免,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在学生们将自己的心理困惑进行分享之后,教师们就要动脑筋,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进行汇总,并且能通过学生的讨论,确定相应讨论的主题,选择学生们普遍都有或者是很关心的问题,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比较高,对这一类型的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就会比较浓厚。 例如,确定一个主题就是高中生对于“早恋的看法,现代的学生们已经比较开放,不会像以前的学生一样扭扭捏捏,不知如何下手,可以让学生们在这个主题范围内进行讨论并且研究,早恋究竟会不会影响学业,在早恋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学习成绩不会下滑等。学生们针对这一类型的问题会跃跃欲试地进行回答,并且讨论,而教师就要通过学生们的研讨,进行观点汇总和表达自己作为教师的观点,一定要以情动人,并且可以结合自己以前上学期间身边的实例和学生们进行分享,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和学生们做朋友上,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通过实例的讲述,让学生们明白早恋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业成绩,即使有些同学掌握的分寸比较好,但是也会因为感情上的事情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同时,高中的恋人走向社会,并且结婚的案例太少了,所以要珍惜好每天与同学相处的时间,把握好关系的分寸,减少早恋带来的危害。学生们在听了教师的分享后,也许会有所启发,这不仅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还避免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是相辅相成的结果。 3借助社会力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重视,高中学校可利用周边高校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培训、实践活动等;也可以借助社会培训机构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以让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规范会、科学会、专业化。 目前,高中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多样化,也逐渐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其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学校、家庭与社会一定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形成合力,主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积极干预,努力使高中生能够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结论 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高中学习生涯中,学生们的心理压力较大,在心理健康方面难免会出现焦躁不安、抑郁失望的情绪,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逐渐开放高中学生的心理,让高中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打开自己的心扉,真正能为自己减压。同时也要正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高中阶段必须要进行的一个课题,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更应该对学生的自我探究和自我创新方面进行发掘,这也是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我们要牢牢把握两者的相关联性,进而促进高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邢严.探索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61. [2]徐凡. 新课程观指导下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新思维[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70-71. [3]吴学仁.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践[J].中国民族博览,2017(05):96-97. [4]暴学良.高中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7(1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