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
范文 | 刘丽 摘要:美术是一门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美术课是初中美育的重要途径,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导致对美术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不够,因此,在这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美术教师需要改变这一思想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术学会正确区别审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美术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并非易事,实施新课程,贵在教育教学探索创新。故文章就针对此,浅谈审美教育。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207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要和新课改要求相契合,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此才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发展 一、培养学生美术审美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艺术鉴赏中要慢慢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义。由于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包含的要义。因而,这是非常缓慢的接受过程。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待事情往往缺乏耐心。教师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作品进行赏析,只会让学生丧失欣赏艺术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的作用。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园林时,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视频素材进行播放,用不同形式进行赏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生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很大。初中是学生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美术教学既包含了理性的一面,又有感性的因素,既有脑力又有体力的特点。这些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学生如果长期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下,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甚至厌学,造成不良影响。这时,美术鉴赏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美、享受美带来的愉悦。这一过程既让学生放松了身心,又提高了自身的審美能力。因而,美术鉴赏能让学生放平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确保身心健康发展。 (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术鉴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思想和“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艺术赏析能让学生的思维开阔。在艺术作品中,无论是人物神态还是周围环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让学生通过联想来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知识网,从而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美术鉴赏课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 美术课程是中学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环节,美术作为人类主观的精神实践活动,是包含着人类对生活的体验和高尚情感的升华和再创作。积极性的调动必须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要先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借助创设情境的方法活跃气氛。比如,在欣赏《春天的畅想》时,课前先准备一些关于春天的视频、图片及文学作品,课堂上进行展示,提高兴趣。教学时适当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在音乐渲染的环境下进行作品讲解。通过此种方式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当中。从而升华学生的美术认知,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例如:在研究“我为校园增添色彩”时,可以开展“装点美丽校园”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自己心中的美丽校园一景,或制作手工艺品等方式装点校园生活。通过开展这种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审美能力。因此,要你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营造轻松的环境,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从而在美术欣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培养初中美术学生观察能力 美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美术课堂作为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基地,美术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美术欣赏作为初中阶段美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初中生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促进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培养。美术鉴赏教学中对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培养比较重要,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感知以及表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发挥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带领学生深入挖掘美学元素,促进学生发展艺术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术艺术审美能力以及理解能力[4]。如在学习中国古代雕塑时,教师可将陶俑以及陵墓雕刻和宗教雕刻等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美学元素,让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在这一轻松开放的环境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美学元素,从不同的角度鉴赏美术作品,进而提升艺术审美素养。注重学生文化理解力素养的培养。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当中,要充分对学生的文化理解力的素养培养方面加强重视,强调美术文化教育,促进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提高,这对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美术知识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着促进作用。通过美术文化理解能力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把握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将美术鉴赏和美术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文化品格。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析不同时期和壁画相关的建筑,促进学生感知中国的建筑文化,这对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有着积极作用。 结束语 美术课程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审美规律,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下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处于一个不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改变,美术内容教学过于抽象等。针对此,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不断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课堂,强化课外拓展练习,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乐趣,提升艺术素养,增强艺术品位。 参考文献 [1]魏立晓.初中美术中国画鉴赏教学的实践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96. [2]张利云.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2):165. [3]李汉臣.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9(06):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