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情感表达及文化传播
范文

    谭春霞 李漫丽

    摘要:朗读是把文字转化成有情感的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古往今来,文章、诗句、信件等都寄托着人们浓厚的情感,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央视的推崇下,《朗读者》一上线便受到观众的青睐和喜爱。节目中对文化情感有共鸣的代表性人物借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身情感和人文价值,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广泛传播。

    关键词: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情感表达;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289

    《朗读者》是央视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制片人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担任。这档节目以“朗读打动人心”为口号,每期邀请一位富有经历的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或不期而遇的平凡素人[1],用他们最朴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故事,进而起到文化感染人、鼓励人、教育人的作用,同时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还在网络平台同步播放,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得到受众的青睐和喜爱。

    一、《朗读者》节目的情感表达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朗读者》节目从选择、陪伴、遇见、礼物四个主题对情感进行分析表达,最为突出的为爱情、亲情、恩情和热爱之情。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历史上很多人如白居易般用文字演绎一段浪漫感人的遇见场景。殷洁和周小林也值得白居易为他们的爱情吟诗一首,他们一个以游客的身份、一个以导游的身份遇见,用几年的书信搭起了鹊桥,最终在四川省用爱情灌溉鲜花山谷,他们带着爱为大家朗读了《朱生豪情诗节选》,希望每个人都能被爱情滋润。

    “病人之病,忧人之忧”,这样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的恩情是闪着光芒的。比如演员蒋雯丽在访谈中,分享了她担任艾滋病宣传员15年的感悟,言语中充满着她对艾滋感染孩子的怜惜,她的恩情对于孩子们是积极力量温暖着他们,她也朗读了林清玄的《百合花开》,鼓励这些孩子如同百合一般勇敢盛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但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亲情永远是每个人的软肋,那是融入血液的情感,徐静蕾分享了和奶奶长大的平凡故事,动情地朗读了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亲情就是这样,用情感高高垒起屏障为自己的亲人挡风挡雨,令人无比动容,潸然泪下。

    “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诗人范成大对读书的热爱之情浓烈,热爱之情在每个人身上体现着不同,理查德·西尔斯作为一个外国人,但对中国的汉字文化着迷,他觉得中国就是他的家,甚至把他妈妈的骨灰带到中国,还把中国的散文《陋室铭》分享给大家,足以体现出他对中国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

    嘉宾分享的故事,董卿谈吐优雅的访谈,使节目呈现出了情感之美,这些平凡而动人的情感,让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二、《朗读者》节目的文化传播

    电视综艺节目在极力迎合受众感官刺激的需要,但并不是意味著“娱乐化”,他们也在回归内心里最普通的情感悸动,极力呼唤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朗读者》节目通过人际传播、矩阵传播、品牌传播等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朗读场景,走进观众内心深处。

    (一)人际传播

    《朗读者》是由主持人和嘉宾面对面访谈的形式,用舒适的交流缓缓引出嘉宾的故事和背后的文化,而且还有观众亲临现场,之后采取周期性播出的方式,与受众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不断加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朗读者》中的“者”就突出“人”在节目中的重要性,决定将“人”作为节目关注的主体,深入分析当下人们内心所缺乏的和所渴望汲取的文化属性,让观众看到各色各样的“人”,“人”又通过“朗读”用声音和故事去感染“他人”。《朗读者》邀请与节目内涵相匹配的个人,坦述过往的经历,倾听内心的声音,将经典文学与朗读这种阔别已久的口语表达形式相结合,从而达到更深层对于人的文化传播,引起现场观众和屏幕前观众的共鸣,把握好节目与大众之间的审美文化距离,使观众能够通过故事去感知文学作品中的真情实感,提高节目在大众之间的热度,达到节目理念所强调的以文化对情绪的感染,文化对精神的鼓舞,文化对价值观的引导等作用。

    (二)矩阵传播

    《朗读者》的节目创作团队希望将节目打造成“全民参与”的平台,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从2016年开始,央视网等平台就发布节目的开播信息以及征集朗读者的信息,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平台纷纷转发报道,这些媒体活动进行宣传预热和舆论引导,让全民的了解度加深。节目开播之后又利用线上的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爱奇艺视频以及腾讯视频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为观众的观看提供不同的途径。截至2018年11月11日,《朗读者》在爱奇艺、腾讯总播放量达30740.7万次。截止到2019年3月29日,“CCTV朗读者”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3.2亿,讨论数405.7万[2];每一期的节目视频连接都在《朗读者》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记录每一位嘉宾人物的故事及被朗读的文本,以便感兴趣的观众查阅和欣赏,随着节目收视率的走高,《朗读者》微信公众号仍不断增加与改进功能与内容,以便满足观众的需要。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爱奇艺视频以及腾讯视频相结合的媒体矩阵传播,对节目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受众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能了解到《朗读者》,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引发其思考,对节目内容的传播进行再生产,再次提升节目的影响力。

    (三)品牌传播

    《朗读者》以丰富的文化形态作为节目基础,定位于一档彰显情怀、真人实事、传递情感、立体扩散、融入情境的文化情感类节目。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中汲取营养,结合综艺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展现审美情感和思想文化,这些作为《朗读者》的内涵,直击人心,打动受众,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随之央视把《朗读者》作为品牌推出去加以运用,用品牌效应的力量去推动文化的传播, 例如借助《朗读者》的品牌,在各个城市打造朗读亭,观众由于受到《朗读者》节目的影响,纷纷去朗读亭外排队进而朗读属于自己想要传播的情感文化和文学文化,又如借助《朗读者》的品牌,用微信小程序收集观众的故事情感和文化力量,再展示出去与众人分享。渐渐的《朗读者》这个品牌深入人心,也许当你提起这个品牌你就会第一时间想起中国文化丝丝萦绕你的心尖,想起董卿温柔的嗓音、婉兮清扬的形象,还有各个人物情感有度的朗读声。

    三、结语

    从古至今,中华文化充满生机活力,蕴藏着热烈深沉的情感,也缔造丰富多彩的故事。古有文人聚集吟诗诵歌,今有《朗读者》让各个平凡而又充满故事的人物,朗读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也传播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朗读者》节目创新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引导着受众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岩. 大众媒介对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罗旆玮. 《朗读者》文化传播研究[D].湘潭大学.2019.

    作者简介:谭春霞(1998-),女,重庆武隆人,重庆财经学院会计学院2018级审计一班学生;李漫丽 (2000-),女,四川自贡人,重庆财经学院会计学院2018级审计一班学生。

    基金项目:重庆财经学院2019年辅导员工作室“正浓学风工作室”项目阶段性成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