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策略
范文

    吴安刚

    摘要: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也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在课堂中,也要加强对学生艺术素养和核心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本文立足于小学美术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353

    引言

    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发展着个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小学美术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更好地沉淀艺术知识、学习艺术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运用美术工具,激发学习内驱力

    小学生的认知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在教学中,教师选用适合学生的美术工具,有利于更快地专注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其中,好看的彩纸、图形等美术工具,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感兴趣的美术工具,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色彩知识,感受五彩缤纷的美术世界,形成不同的色彩记忆,从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时,我拿出我事先准备好的油画棒、油墨、胶棒…等美术工具,并给学生介绍了它们各自的功能,学生听完之后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然后我开始运用这些美术工具来讲授本节课的新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美术工具,既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且还能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二、运用美术活动,增强色彩感知变化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玩,教师应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强化素质教育,特别要安排新颖多样的美术学习活动,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习更带劲,更能释放他们的天性。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美术学习活动为载体,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感知不同色彩,明确不同色彩的作用,掌握各种色彩的用途,從而促使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变得灵敏起来。比如:在教学时,我给学生讲完面塑背景知识、面塑制作的基本制法,面塑色彩的搭配技巧,然后准备制作面塑的常用工具,包括剪刀、拨子…然后让小学生尝试着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然后从中挑选出制作最优的作品,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学生对这一活动感兴趣极了,开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多样的色彩制作自己所喜欢的“面塑”。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既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色彩体验,在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美术世界里分享学习的快乐。

    三、使用多媒体法,挖掘色彩感知潜能

    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小学美术学科而言,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仅仅抓住小学生的眼球,为学生呈现一场视听盛宴,而且还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美术细胞,培养学生的色彩意识,增强学生的色彩体验,从而使美术课堂散发出活力,促使学生听课的效率得到保证。比如:在教学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一幅幅拼图作品,学生观看之后,直呼拼图太好玩了,然后我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海豚图案”,让学生思考:“海豚与其背景色彩搭配如何?这样搭配视觉上有什么体验”?学生开始细细对比,很快从中发现“画面主体与背景色彩搭配不仅颜色很鲜明,而且具有相互衬托的作用”。我听了赞赏地点了点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得到培养。

    四、自然写生实践,提高学生色彩应用力

    学生对美术认知程度不足是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色彩教学法,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的力度,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内涵。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运用大自然中蕴藏的丰富的色彩,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然学生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与表现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接触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界中内容丰富的色彩现象,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色彩认知的目的。比如,小学六年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在参观自然主题花园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树木、花朵、小鸟、小草等,丰富学生的自然认知体系,促进学生美术创造能力的稳步提升。在美术观赏教学过程中,则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帮助中学生巩固对色彩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与应用能力。色彩教学法与传统的美术教学法相比,该教学方法主要是合理运用自如元素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来劲学生与色彩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和应用意识。另外,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还应合理借助自然原色为学生创设色彩教学的情境。比如,小学四年级《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一课中,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出教师观察对比不同色彩的自然事物,感受大自然中色彩的和谐美。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以及探究色彩的意识,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稳步提升,为学生后续学习美术知识点的良好的基础。

    结论

    总而言之,色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色彩教学,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感知色彩,感受色彩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将色彩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色彩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色彩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宝琴.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7):10-11.

    [2]乔娜娜.在色彩的海洋中航行——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措施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184-185.

    [3]吴弦.追寻大师脚步,探访光影魅力——砂纸点彩画在小学色彩教学中的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20(27):66-68.

    [4]曲东艳.以色彩点亮创造——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5):108-1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