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
范文 | 高营营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教育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与创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基础。数学学科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阐述了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高素质人才;数学学科;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059 引言 小学高年级学生若具备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那么则会大幅 提高数学成绩。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目标贯彻至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并在不断实践之中切 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从而保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以及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讨提高小学高年级数 学计算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任何阶段的数学计算学习都要求学生掌握各个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只有厘清了逻辑关系,学生才能进行准确计算。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是处理逻辑关系的能力比较欠缺。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数学计算规则的运用和数字逻辑关系的梳理能力,然后在此基礎上进行准确的计算。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计算的乐趣,还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另外,数学学科的各个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的知识点存在着更加紧密的逻辑关系。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贯穿数学学习过程的是计算,对于任何阶段的数学课程来讲,拥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前提。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计算基础,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严谨的计算态度。因此,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1、重视混合运算训练。 混合运算训练为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一项有效途径,所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开展混合运算训练,让小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运算技巧,并逐 渐提升计算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控制好混合运算训练的强度,不可过高,但也 不可过低,若过高则会给小学生造成过大的计算压力,而过低则 不具备挑战性,难以激发小学生在此期间的主动性。小学生在投 身至混合运算训练时,若遇到问题,教师也应在第一时间予以恰 当引导及指导,以切实促进小学生的有效运算,使小学生能够在训练过程中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迈向 更高的台阶。 例如,在开展“整数混合运算”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则应重视开展混合运算训练来强化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开展 新课教学时,教师应先通过对比计算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如可将 150÷50×2 变换为 160-60×2,再变换为 160-60÷2,之后再变换为 160-60÷2×4。在巩固本节课知识时,教师可让小学生对比 20×2-20-20 和 20-20÷20×20。这样不但能够帮助高年级小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与规律,他们也能够通过变换题型来解 答诸多问题,最终使高年级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获得切实提高。 2、提高数学估算能力。 在每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通过开展估算练习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若想提高学生的数 学计算能力,那么需先开展估算训练。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师而 言,应通过开展估算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例如,在开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训练时,教师则可先让高年级小学生通过几个十和一位数相乘,而后再用几个一和一位数相乘,最后将两次相乘的结果相加在一起,快速说出最终的 答案。这样做非常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而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会随之提高。 3、加强学生计算规则的记忆,强化计算能力。 任何阶段的数学计算都需要建立在计算规则的基础上,尤其小学生对计算规则应用得还不够熟练,教师必须不断督促他们牢记数学计算规则,将其正确运用到计算过程中,并通过训练不断强化记忆,夯实数学计算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采取适当的方法,加强针对性训练。 数学计算并不是运用单一的规则,或者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数学计算涉及多种方法,当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后,数学计算方法的可选择性就比较广,对于同一道题目,可能会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计算基础。 5、引导学生主动检查。 引导学生主动检查,十分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准确度,且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在每次做完卷子后,还应根据小学生的计算准确度,评选出本节课的计算之星,而后对这 名小学生予以一定的表扬与奖励,这样则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意识,强化小学生对数学计算的重视,使小学生在日后进行 数学计算时,能够主动进行检查。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计算教学时,在小学生解答计算问题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主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错 误,提高数学计算的准确度。在检查期间,教师应要求小学生查看 数据是否有抄错现象,运算顺序是否有问题,计算结果是否错误。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若计算方向无误,则利于保障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质量,同时也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使小学生在日后的数学计算中,能够及时进行检查,这样也非常利于提 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以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也不应将此简单判定为小学生粗心所造成的,而是需充分分析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后再根据根本原因进行详细地分析,以做到对症下药,切实解决问题, 从而真正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小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最终彰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利勇,潘金花.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7). [2]裘卫珍.小学高年级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元认知思路构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